平菇种植技术
-
平菇采收两茬以后,料面往往会出现严重干燥板结,透气透水性差,菌丝衰老无力等不良现象,从而延迟出菇时间,降低菇体产量,甚至不出菇。料面刮菌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会有很好的增产效果。料面刮菌的方法是:对板结严重、菌皮过厚的料面,可全面薄薄地刮去一层衰老的菌皮。对轻微板结、菌皮较厚的料面,可用铁丝纵横划出许多小沟,至露出菌丝。畦床栽培的,可用竹扫帚在床面上来回扫动,直到刮破老菌皮而露出里面的菌丝。袋栽的,可将两端的老菌丝刮去。通过刮菌,对原基分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菌丝生长,一般7~10天后即有新菇蕾出现...阅读详情
-
生料栽培平菇时,在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草木灰,对平菇的生长有一定好处。因为草木灰呈碱性,具有消毒灭菌的功能,可抑制多种杂菌的生长,同时草木灰中含有钙、镁、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加培养料中的营养成分。另外,草木灰具有吸热增温作用,能给菌丝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培养料中加草木灰方法简单,只需将培养料吃透水后加入3%~4%的新鲜草木灰拌和均匀即可。...阅读详情
-
1软腐病1.1病害症状培养料表面或菇体上长满一层白色绵毛状菌线、纤细绵软但生长速度很快、逐渐染病的菇体从菌基部开始向上蔓延淡褐色病态,菇体逐渐软腐;染病后约一周时间菇体自动倒伏,或轻轻一触即倒,如同大白菜得了软腐病,但软腐菇体无臭味;尚未软腐的菇体生长速度极慢,菌盖逐渐呈土黄色,无生机不鲜亮,与正常菇体区别明显;染病料不再出菇即使勉强现蕾也很快软腐,无商品价值。1.2发病原因软腐病病菌一般生存于地表耕作层(20cm)内,尤其是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沃的地块,病菌基数很高,如菜园土、苗床土以及村庄周围100...阅读详情
-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掌握不同品种的生物特征,了解菌丝体在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水分、温度、光照、酸碱度等环境的要求,接种后(10%-15%的接种量),在培养室内2―3天可观察到菌种块向外伸长菌丝,7―10天生长3―5厘米,20―30天长满袋,35―45天出菇,若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是:(1)原料存放时间过长,酸性大,拌料后能闻到酸味。解决方法:配料时可多加一点生石灰,改变培养料的酸碱度。(2)培养料含水量高。平菇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是65%左右。可根据外界的气温不同而有所变化,气温高的季节应偏低些...阅读详情
-
在平菇的菌盖、菌柄出现的铁锈色或暗褐色斑点称为平菇锈斑病。此病是平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容易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引起该病发生的病原菌是一种自然界分布极广的假单孢杆菌。发病初期,病斑只有针尖状大小,色泽也浅,一般不影响商品价值。发病加重后,病斑迅速增大,色泽也不断加深,常以椭圆形或梭形出现,或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块,在斑块周围伴有锈黄色变色区域。菇床严重感染此病时,子实体一片焦黄,导致浅色菇变成黄色菇,深色菇转为酱色菇。锈斑病轻度危害时,对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虽有影响,但不构成威胁,危害加重后,不仅会造成子实...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