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种植技术
-
平菇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遭受杂菌污染,必须及时防治。常见的杂菌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菌多数发生在母种斜面上,原种、栽培种危害都比较轻。细菌污染的特点是繁殖快,一般接种后10~24小时就能表现出来。防治方法:一是接种工具一定要酒精擦和用火焰灭菌。二是培养基灭菌要按照规定进行。(2)青霉和木霉青霉菌危害常见于原种和栽培种。侵入后很快萌发长成菌丝,覆盖在培养基表面。木霉菌发生在子实体形成期。这两种杂菌出现时,应及时把它挖除。(3)链孢霉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容易发生链孢霉,并产生大量橘红色粉状孢子。为链孢霉污...阅读详情
-
经桑葚期大面积形成和短暂的珊瑚期之后,菇体逐渐增大进入成长期。此时应加强管理,使菇体在5~7天内分化成熟。具体管理措施:①通风。为了防止室内废气过重而造成畸形菇或烂菇现象,每日通风3~4次,以补充新鲜空气。②保湿。空气湿度的满足是菇体增大的重要条件,因此应每日在室内喷4~5次雾状水。但要防止菇盖上积水,以免造成卷曲。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以上,若降至75%以下再通过喷雾调升。春季管理期间气候干燥应多喷雾,冬季可在火炉上置铁锅煮水,秋季雨水多应防止过湿。菌板表面如干燥,可用小勺在上面洒清水,不得直接洒在...阅读详情
-
引起料面发黑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是:(1)平菇菌丝长期在水里泡着引起腐烂发黑。这种情况应及时吸干料面的冷凝水。若是菌床生产,底部多余的水也应及时吸干。(2)杂菌污染和虫害孳生引起发黑,发黑时必须及时治虫或挖除,以防蔓延。...阅读详情
-
该品种发菌后期,基质表面不易形成菌膜,出菇顺畅;现蕾稀疏,成菇率高,且易形成大丛菇;菇蕾一旦出现即为成丛的黑色瘤状物,至成熟主要是菌盖的增大,看不到菌柄的明显伸长;菇体肥大、矮壮,呈横向伸展,幼子实体菌盖黑色,成熟后为深棕色或棕褐色;在通气不良的人防地道栽培也能正常出菇。菌柄短或基本无柄,菌盖占比重大,很适合加工罐头产品。...阅读详情
-
多年来,许多菇农都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原因不外乎是污染率高、病虫害严重、市场行情变化大。针对上述问题。现介绍一套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的要点。品种要选准选用中高温型、抗逆性强、菌丝洁白浓密、爬壁强且气生菌丝少的品种,坚决杜绝选用中低温型和低温型品种。栽培地要选好庭院旁、树阴下、野外树林中都可栽培,但要注意选择通气性好、远离污染源、避风遮雨的地方。病虫害的预防①由于气温高,应加大杀菌剂用量至0.15~0.2%。环境要偏碱性.向栽培地多撒些石灰粉。菌袋选用20~22厘米的规格,堆放时应单层摆放。②培养料中加...阅读详情
-
袋料栽培平菇接种后一般需25~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几率越大,生产周期也越长。为了缩短收菌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平菇生产袋快速发菌的简易方法。在平菇生产袋两端的中心,分别用直径2~3厘米、长30厘米的尖棒打孔,孔的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然后向棒孔中放入适量菌种,在袋端的料面上也放入比常规接种量多10%的菌种,确保料面及四周全部覆盖菌种。然后用一张8厘米×8厘米的报纸和一根橡皮筋封口。再将另一端以同样方法接种,即可发菌。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作相应调整。高温季节,平菇生产袋呈“口”字...阅读详情
-
正常的平菇菌丝浓密洁白,呈扇形向前发展,而有的菌丝呈绳索状或束状向前生长,称之为“菌丝索”。“菌丝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菌种已退化,发生“菌丝索”现象是菌种严重退化的一种表现。另外,配料过干过湿或不匀,都能引起“菌丝索”的产生。防治方法:退化的一、二、三级菌种内都能发现“菌丝索”,买菌种时要认真检查,不要使用已退化的菌种,用退化的菌种栽培平菇,不但不易管理,而且产量也低;拌料时要充分搅拌均匀,常压灭菌时,要避免锅内的冷凝水进入料袋内。...阅读详情
-
食用菌栽培传统的地域是山清水秀的山区、林区,使用原料是农林下脚料,而且有的还经过高温灭菌,浇喷的水是山泉水,其栽培产品一般为无公害食品,这是事实存在的一面,也是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随着食用菌种植品种的增加,利用于栽培资源种类的拓宽,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地域的扩展,食用菌栽培受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我国加入WTO后,许多产品要经受国际市场的严格检验。国内市场也要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对此食用菌栽培应从一开始就要加以慎重对待,谨防各种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机会。1.栽培场周边环境选择...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