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唑在大豆上的使用会使开花推迟吗?

时间:2024-07-13 13:52:27 来源:网络 浏览:1987次
多效唑在大豆上的使用会使开花推迟吗?

答:从大豆bai2叶期至盛花期均可喷du施多效唑,以初花期使用zhi效果最佳,若在2叶期和初花期各喷一dao次,效果更好。一般每亩用180-25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40-50公斤。大豆长势过旺的用高浓度、高药量,大豆长势偏旺的用低浓度、低药量,大豆长势弱的不宜喷药。喷药时间应选在晴天下午3-5时,喷药后2小时内遇雨需等天晴后重喷。

大豆结荚期浇水后突然发病是什么原因?

大豆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因该期正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植株干物质迅速积累、叶面积系数显著扩大的时期,而这一阶段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日照长,蒸发量大,如果水分不足,植株就会出现萎蔫现象。结荚期光合作用最强,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是大豆生殖生长的主要时期。豆荚的大量形成必须有足够的水分,这一时期浇水可增产15-30%。但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否则易使根系窒息腐烂、土壤板结,并在土壤干燥后引起龟裂,损伤根系,也会导致植株倒伏。灌水方法以沟灌为好,小水沟灌至土壤湿润即可。灌水应在傍晚进行。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喷灌,每次灌水量为30~40毫米。因大豆耐渍性差,也怕渍害。花荚期雨水过多时,若排水不良,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也会造成大量花荚脱落。因此,大豆花荚期间雨水较多时,应注意及时清沟排渍,降低**水位,防止渍害。

大豆怎么施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大豆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1.5千克、有效钾3.2千克,三者比例大致为4:1:2,比水稻、小麦、玉米等需肥量都大。大豆一生中依靠自身根瘤菌获取氮素量占大豆需氮总量的50%~60%。因此,大豆生产除施用磷、钾外,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需肥量是有差异的。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开花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由于大豆是通过吸收土壤、肥料中所含的氮素和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来满足需要的,所以在施用化学氮肥时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若化肥氮施用量过多时,根瘤数减少,固氮率降低,会增加大豆生产成本。一般认为,在缺氮的地方,早期施氮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大豆幼苗期是需氮关建时期,播种时施用少量的氮肥能促进幼苗的生长。磷具有促进大豆根瘤发育的作用,能达到“以磷增氮“效果,在大豆生育初期磷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磷可以促进茎叶分枝等营养体的生长。开花时磷供应充足,可缩短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若磷供应不足,则会使落花落荚率显著增加。钾能促进大豆幼苗生长,使茎秆坚强抗倒伏。
四十四、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大豆?
大豆是深根系作物,并有根瘤菌共生,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凡是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并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都适合栽培大豆。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含量高则保肥保水力强,而且有机质不断分解释放大豆所需的营养元素。土壤酸碱度(pH)与大豆生长发育有关,最适合大豆生长和根瘤发育的土壤pH值为6.5~7.0,当pH值大于9.5、小于3.9时,大豆即不能牛存。酸性土壤往往缺钼,而碱性土壤则易缺铁、锰、锌、硼等 大豆小耐盐碱,总盐量大于0.6%,氯化钠大于0.06%,植株就会死亡:在碱性较强的土壤上,大豆幼苗生育不良,容易感染孢囊线虫病和根腐病,产量很低。在小适宜大豆生长的土壤上,即一些中低产田,需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在酸性土上施用石灰,对提高大豆产量有显著的效果;在盐碱土上多施用有机肥料,可促使土壤环境的改善,使之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另外,通过调节播种日期,避开泛碱最重的时期,亦可提高盐碱地种植大豆的田问保苗率及增加产量。
土壤肥力的高低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在通气性良好、土壤容重较轻、总孔隙度较高、持水性强、养分充足、速效磷在44毫克/千克的土壤种植大豆,就容易获得较高产量。
四十五、种植大豆怎样施肥?
大豆施肥应以经济有效为原则,要坚持做到配方施肥。基肥使用有机肥每公顷30 000千克,配合无机化肥、菌肥、生物肥等,每公顷施尿素75千克左右,磷酸二铵120~150千克,钾肥47.5一112.5千克,使用菌肥和生物肥可适当减少无机化肥使用量。大豆封垄时,每公顷用化控剂或叶面肥适量对水均匀喷在叶片上,可促使大豆生长稳健,提高单株结荚数。开花结荚期,每公顷用7.5千克尿素,3~4.3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7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达到花期补氮、提高子粒品质和产量的目的。总之,在大豆栽培过程中,肥料的配合使用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单产的重要举措。大豆施肥,应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叶面肥四肥连用,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四十六、大豆施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和叶面肥。何搭配效果好?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小仅为大豆提供多种养分,义能培肥土壤.促进大豆根瘤菌的同氮能力,增施有机肥是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有机肥施用量为每公顷15吨左右。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每公顷用磷酸二铵65~98千克、硫酸钾75~150千克。土壤瘠薄的地块或有机肥不足的地块,每公顷增施纯氮30~37.5 千克(折尿素65~81千克),与有机肥一起混合做基肥施用。施肥方法是,结合秋整地全部翻人10~15厘米土层中。
2)种肥。有机肥、化肥与生物肥配合施用。施肥方法是,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50千克加适量生物磷、钾肥,或每公顷施用三元素复合肥(或大豆专用肥)加生物肥。最好与200~300千克优质腐熟的有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严防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以免烧种烧根。
3)微肥、菌肥拌种。用种衣剂包衣时,可补充硼、钼等微量元素。如果用根瘤菌肥料拌种,可与硼、钼等微肥同时拌种,但不可再用种衣剂包衣。用量为,每千克种子用4克根瘤菌肥料和2克微量元素肥料拌种。
4)追肥。对于地力较差,基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块,大豆前期长势较差时,可在初花期、结荚期,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0.05%的钼酸铵、0.1%硼酸等肥料进行叶面喷施,能促进豆粒的形成,增强抗病抗旱的能力。也可用氨基酸类、腐植酸类的液体肥料进行喷施,可增加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提高大豆的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喷施肥料时应使叶面布满液肥而不滴水为止。
四十七、大豆怎样施用硼肥?
水溶性硼肥如硼酸、硼砂可做基肥、种肥、种子处理和根外追肥。其用量与施用方法有关。土壤施肥每公顷用量为1.875~2千克硼(等于11.25~18.75千克硼酸),土壤中施用硼的后效可维持3~5年,沙质土施用量应适当减少。根外追肥一般每公顷喷750~l 125千克溶液,浓度为0.02%~0.1%硼酸溶液或0.05%~0.2%硼砂溶液,常在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喷施。当土壤有效硼低于0.5毫克/千克(水浸提)时,施用硼肥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如果低于0.1~0.2毫克/千克,将会显著增产。
四十八、大豆喷施叶面肥应注意哪些问题?
大豆叶面喷肥,具有用量少、见效快、肥效高、效果好等优势,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与运用。但由于部分农户错误地认为,叶面喷肥“有益无害、多多益善”,因而实际运用中存在随意选择肥料种类、随意加大肥料用量、随意确定喷肥时问、随意增加喷肥次数等问题,不仅影响到叶面喷肥的效果,有时甚至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大豆实施叶面喷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肥料种类。不少农户认为,无论什么肥料,只要“化得开”,都可以做叶面肥喷施,其实不然。例如有些挥发性很强的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喷施后遇高温会对作物造成伤害,就不能做叶面肥使用。此外,还需要看苗用肥:若植株生长缓慢、瘦弱、矮小,叶色发黄,属于缺氮,叶面喷肥应以氮为主,搭配少量磷、钾肥;反之,若植株叶大、嫩绿,节间长,氮素营养充足,叶面喷肥就应改为以磷、钾肥为主,不能一成不变。
2)肥液浓度。有的农户认为,肥液浓度大一点,喷肥效果要好一些。但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肥料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别。肥液浓度过高,常常会造成肥害烧叶。尤其是温度较高时对植物叶面喷肥,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原则上应把握“就低不就高”。另外,在植物苗期,叶片组织幼嫩,喷肥的浓度要适当低一些;中、后期喷施的浓度可适当高一些;农作物生长正常时,浓度应低一些,出现脱肥缺素症时,浓度要适当高一些;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浓度宜低一些,喷施常量元素肥料浓度可适当高一些。不同叶面肥,喷施浓度一般为:尿素0.5%~2.0%,过磷酸钙1%~5%,磷酸二氢钾0.2%~0.5%,硼酸0.1%~0.5%,钼酸胺0.02%~0.05%,硫酸锌0.05%~0.2%。
3)喷肥时间。有的农户认为,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时间都可以实施叶面喷肥,其实不然。从喷肥时期上讲,一般应当在生长发育中、后期叶面积较大时喷肥,效果最好。在植物叶面积较小时喷肥,不仅肥液浪费多,而且效果也不太理想。钼肥宜在大豆开花前喷施,硼肥和锌肥则宜在大豆初花期喷施效果最好。从喷肥时间上讲,应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上午叶面露水干后,避开烈日高温时段早晚喷施。若喷肥时叶片上有水珠或露珠,会降低肥液浓度,达不到施肥效果。若在烈日高温时喷肥,空气湿度小,小仅肥液挥**费多,而且肥液喷施后很快变干,叶片难以吸收,会使肥料利用率降低,有时还会因叶片上的肥液水分蒸发过快、浓度迅速增高造成“烧叶”。
4)喷施次数。不少农户认为,叶面喷肥的次数越多越好。事实上,一般喷施2~3次,且每次喷施一般应间隔7~10天以上。对微量元素肥料,喷施次数不可过多,浓度不可过大,否则不仅起不到增产效果,反而会造成微量元素中毒。除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注意三点,一是叶面肥量虽少,但必须充分溶解并搅匀才能喷施;二是植物叶背面角质少、气孔多,易于吸收,因此叶面喷肥应以叶背为主,叶面为辅;三是有的叶面肥可以与肥料或农药混用,但也有许多不能随意混用,否则会影响肥效与药效,有时还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四十九、解决大豆落花落荚的关键施肥技术是什么?
大豆花荚脱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大豆花荚脱落的根本原因是生长发育比例失调,致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另外,当枝叶繁茂、株间郁闭时,被遮阳的叶片光合作用削弱,光合产物减少,花荚所需养分不足,也会导致花荚脱落。在营养生长过弱的情况下,养分积累少,花少荚也少,而且已形成的花荚也会因养分不足而脱落。降低花荚脱落比例的措施和增加大豆产量的措施是一致的,主要足密度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及时,使养分供应合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一致。在大豆出现“疯长”地块,喷施二碘笨甲酸,每公顷药量45~75克,低于45克和高于90克效果都不好。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每公顷用药量52.5克,对水40~50千克;用机引喷雾器喷雾,每公顷用药量45~60克,对水225~600干克。配制药液时,先溶解后稀释,先用苯或醇(酒精、干油等),也可用小苏达做溶剂,再加水配成合适的浓度、另外,还需按每50 千克水加15克洗衣粉的比例,在溶液巾加适量洗衣粉,有利于提高药效大豆喷洒三碘苯甲酸,可增产15%左右,因为喷洒三碘苯甲酸,能抑制大豆生长,同时使生殖器官中的生长素含量和有机质供应相对增多,从而起到增仡保荚增粒作用。
五十、大豆生长中后期脱肥怎么办?
在大豆生长中、后期出现脱肥,可采取叶面施肥的措施进行补救。大豆生育中后期根外喷肥增产效果显著,与大豆吸肥特点及土壤供肥规律有关。大豆根系吸肥随植株生长发育向土壤深层推移,即大豆生育前期主要吸收土壤上层的养分,生育后期(生殖生长)主要吸收耕层以下土壤中的养分。而开花、鼓粒、成熟期需氮、磷、钾量约占全生育期需求总量的80%左右:这说明大豆需肥高峰期是在生殖生长阶段,即在生育中后期。这些养分由根系从耕层以下土壤中吸取,而耕层以下土壤中养分转化释放能力远低于耕层,这就导致大豆需肥高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大豆根系(尤其侧根)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到生育中后期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足而早衰,成为限制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大豆结荚、鼓粒期根外喷施营养液,能缓和大豆需肥高峰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的矛盾,加速同化产物的累积、转化和运输,同时促进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和根系活力,提高根系养分的摄取能力。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是:取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05克、硫酸钾107.5克、硼酸12.5克,溶于25千克水中,经过滤即为营养液,叶面喷施效果很好。也可直接喷施腐植酸、氨基酸等商品叶面肥。叶面喷施宜在午后4时以后或傍晚进行,他叶片均匀沾上营养液或叶面肥以不流动为度,连喷3次,每次间隔3~4天。
五十一、草甸土种植大豆后期脱肥怎么办?
草甸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为50~60克/千克,多的可达100克/千克,腐殖质主要分布在表层,由上而下,急剧减少。土壤养分含量丰富,但有效性差,一般含氮量可达0.2%~0.6%,全磷含最0.1%~0.3%,全钾含量在2%以上,故草甸土潜在肥力较高:但由于土壤水分过多,地温低,微生物活动差,上壤养分不易转化,有效养分供应不足。在大豆生长后期地温上升,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转化快,有效养分释放量增多,土壤供肥能力增强,因此作物后期生长繁茂。如果此时磷、钾素供应小足,易造成贪青晚熟,所以草甸土种植大豆要重视磷肥和钾肥的施用,合理协调氮、磷、钾比例,特别是遇干旱年份,致使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不能协调作用,还要适当增施有机肥或有机复混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五十二、山地土壤种植大豆施什么肥效果好?
山地土壤一般属暗棕壤类型,暗棕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属于地带性土壤,母质多为花岗风化残积物或坡积物。从农业生产性状看,暗棕壤一般地势较高,坡度大,一般土层较薄,质地较粗,通透性好,化冻早,土质热潮,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作物成熟早,土壤韧性好,雨后就可进行铲趟。但因地势较高,土质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养分转化快,但不保肥,作物生长后期常常感到肥力不足,所以在山地土壤种植大豆,虽然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但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含量呈现不足,所以在施肥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土壤肥力要适当补施有机肥,提高大豆抗旱能力。由于山地土壤氮肥的转化速度比较快,应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控制磷肥施用量,钾肥可以少施。如果后期脱肥,可提早增补叶面肥,并采取花期补氮的方式,提高大豆产量。
五十三、大豆“疯长”和“紫苗”是什么原因?
引起大豆“疯长”的原因,一是施用氮肥过量,而磷肥供应不足,造成徒长,枝叶茂盛,贪青晚熟,荚而不实的现象;二是由于土壤肥力充足,植株生长繁茂,植株高大,分枝多,如果密度过大,则封垄过早,郁闭严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引起徒长倒伏、花荚脱落,最后导致减产;三是连续的高温多雨等气候条件下,也容易引起大豆“疯长”。
大豆在苗期磷素供应缺乏时,易产生“紫苗”现象。缺磷的大豆植株瘦小,叶色深绿,叶片狭而尖,向上直立,开花后叶片呈棕色斑点,严重缺磷时,茎及叶片变暗红,根瘤发育受影响,这就是所说的大豆“紫苗”症。大豆缺磷症状,多在苗期发生,叶片成片发紫,但无霉层。另外,一种大豆发紫是大豆“紫斑病”造成的,大豆“紫斑初为梭形,红褐色,以后病斑沿中脉或侧脉两侧发生,褐色或暗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气候潮湿条件下,病斑两面密生灰黑色霉菌,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大豆紫斑病主要在鼓粒期以后发生,并一般在粒、荚部危害为主,叶片表现为一块一块的,感病部分有霉层出现。
五十四、大豆苗期“三害”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大豆在幼苗期,根腐病等病害、冷害、药害同时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苗小苗弱的一种现象,称之为苗期“三害综合征”。具体表现为大豆叶片皱缩、于枯,根部变红褐色,须根变黑,整个植株生长停滞。大豆苗期三害是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大豆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三害综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生产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防治方法有:
1)轮作。连年重茬,病原菌大量积累,是大豆根腐病逐年加重的根本原因,应与非豆科植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深松。深松可改善土壤冷凉板结的不良物理性状,促进根系发育和显著提高幼苗素质,能显著提高抗逆性。
3)适时适宜深度播种。在春季回暖晚、土壤冷凉的情况下,如果播种过早过深,种子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过长,养分消耗过多,不仅根腐病发生严重,也可直接导致幼苗素质下降。
4)种子处理。50千克大豆种子用0.01%天丰素20毫升,对在大豆种衣剂或适乐时中拌种,可显著提高幼苗素质,提高抗“三害“能力。
5)合理选用化学除草剂。尽量避免选用药害严重的2.4一D丁酯进行封闭除草,更不可以超量使用,每公顷用量控制在0.75千克以内,普施特类除草剂有隐性药害,并且对下茬作物有不良影响,应慎用。建议用扑草净、噻吩磺隆等药害轻、残效期短的品种替代2.4一D丁酯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多年实践证明,药效较好,药害较轻。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大豆苗期“三害”与施肥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在基肥或种肥施用氮肥用量过大时,使幼苗组织柔嫩,病害加重。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肥、钾肥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五十五、种植大豆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每形成lg干物质消耗水分600~750g,平均每株大豆一生需水17.5~30kg,形成l kg大豆子粒耗水2 000千克左右。大豆幼苗期根系生长较快,茎叶生长较慢,此期土壤湿度以在20%~30%,、占田间持水量的60%,~65%为宜。分枝期是大豆茎叶开始繁茂,花芽开始分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土壤湿度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70%为宜,若土壤湿度低于20%,应适量灌水,并及时中耕松土。开花结荚期水分不足会造成植株牛长受阻,花荚脱落,此期土壤水分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70%,达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结荚鼓粒期缺水容易造成秕粒,此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一80%。进入鼓粒期后,转入完全的牛殖生长,此时缺水会导致叶片凋萎,百粒重下降,空秕荚增多,此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成熟期田间持水量以20%~30%为宜,保证豆叶正常转黄脱落,无早衰现象。
五十六、大豆“根腐病”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大豆“根腐病”是东北大豆产区的主要根部病害,尤其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发生最重,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数量,造成地上部发育不良以至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该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根部病害,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病害部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或赤褐色小斑点,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主根变成秃根。由于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黄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病菌大多属于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故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所以发病条件主要是土壤中的菌源数量。从土壤肥料的角度看,不进行合理轮作,重迎茬种植,致使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是造成根腐病的主要原因;土壤的理化性质不良,土壤温度低、湿度大,基肥或种肥氮肥用量过大等,会使病害加重。
五十七、大豆施肥中存在哪些问题?
1)大豆施肥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不合理。按照大豆高产的要求,每三年每公顷耕地应轮施30 000千克优质有机肥料。但近些年来,大部分农户只使用无机化肥,而不施用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结果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而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不高。
2)大豆施肥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施用氮、磷、钾配比不合理。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土壤普查结果是缺氮、少磷、寓钾,因此忽视了钾肥的投入,尽管在近十年来钾肥有一定的投入,但投入量非常少。目前在大豆施肥上常见的往往磷肥偏多,钾肥偏少,所以大豆施肥要适当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做到控氮、稳磷、补钾。
3)大豆施肥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不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经推广多年,而且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面积较大,大豆营养单一,病虫害严重,如果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将明显改善大豆的根际环境,达到增产的日的。
五十八、大豆有根瘤菌固氮还需要施氮肥吗?
大豆是需要氮素较多的作物,虽然其根部共生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大豆吸收利用,但光靠根瘤固定的氮素,满足不了大豆整个生育期的需要。试验表明,大豆根瘤的固氮量只能提供大豆本身需要的1/2~2/3,其余氮素必须依靠土壤和施肥来补充。
瘦地和底肥不足的田块,大豆出苗后,由于种子中含氮物质已基本消耗完,而这时根瘤尚未形成,或者固氮能力还弱,因此,苗期常会出现缺氮现象。播种时用少量氮肥做种肥,对幼苗有促进根、叶生长的作用。肥力高、基肥足的田块可不施种肥。中等肥力田块可将氮肥做基肥与其他肥料一同施用,以满足大豆苗期需氮,施肥量一般每公顷施碳酸氢氨150~250千克或尿素60~75千克。施用供苗期吸收的氮肥,一定要控制数量,因为基肥或种肥中施氮过多,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和固氮能力。施用种肥应严格做到种子与化肥隔离,以防烧种烧根。
大豆开花以后吸氮量达到高峰,到鼓粒期由于固氮菌的固氮能力已经减弱,也会出现缺氮现象。因此,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初花期追施氮肥也有良好效果,尤其在瘦地效果更为显著,施用量一般每公顷施用碳酸氢氨150千克或尿素60千克。此外,也可在大豆结荚鼓粒期,用1%~2%的尿素溶液对缺氮田块进行叶面喷施,效果亦佳。
五十九、种植大豆为什么要施用钼肥?怎样施用钼肥?
大豆对钼的需要量比其他作物高出100倍。钼是固氮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含氮物质的代谢过程能促进大豆根瘤的形成与生长.使根瘤增多,根瘤体积增大,固氮能力提高,进而使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增强。钼还能促进大豆根系生长,增加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抗旱能力,钼对豆科作物有良好的增产作用,钼供给不足时,豆科植物根瘤少而小,固氮能力下降.有时几乎不能固氮。
钼酸铵是目前常用的钼肥,一般做种肥施用,也可做叶面肥施用。做种肥时,每千克豆种用钼酸铵2克,先将它溶于5倍热水中充分搅拌,冷却后拌种,阴干后播种。叶面喷肥用0.05%~0.1%的钼酸铵溶液,在初花期喷施,一般每公顷喷450~750KG。
钼在土壤中不易淋失,施钼过量或连续施钼肥的土壤,容易造成钼在土壤中积累,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大豆植株会场发生钼中毒。因此,施钼不能过量,也不要在同一田块里连年施用。

黄豆的生长高度太高,那怎样才能有效的控制?

打控旺药。给黄豆苗控旺大多会喷多效唑,多效唑可以防止黄豆内的生长促进剂合成,从而控制黄豆旺长。打多效唑一般在黄豆开花时打,可配合杀虫剂和硼钼肥一起使用,既可以控制黄豆旺长,又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举两得。有的黄豆苗虽然长的很高但是没开花时不可以打多效唑的。

用多效唑,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

大家都知道,正常生长的大豆在初伏就该封垅了。那么到了三伏,才发现长势过旺!人们会早就该察觉到的。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两个!一是化控,即是喷施矮壮素,二是喷施磷酸二氢钾,壮杆抗倒伏。同时又有促早熟的作用。至于掐尖摘心纯属无稽之谈!

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可用人工摘叶(就是把叶子太密的植株摘出几片叶子)、摘顶心(就是剪掉大豆的顶端,但是不要剪得太多,剪去主茎顶部2-3厘米即可)、去营养株(在密的地方拔掉一部分植株),使土地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另外还需要根据花序来判断。如果只能在主茎上边的部分发现少量的花序,而一些分枝以及主茎下部花序很少,这也是一种旺长的表现。

俗话说:“大豆初花期,见花就管理”,所以,种植大豆的朋友,如果发现自家地里的大豆已开花,就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了,种庄稼和其他的不太一样,只有勤管理,产量才能有保证。

而晚熟品种,一般于秋季末,冬初开花并结实。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的种子成熟早1~1.5个月。无霜害的情况下,能以绿色茎叶越冬。青草期相当长,有利放牧和刈割利用。

大豆什么时候种

农户们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提高以后,对于往年没有种植过大豆的农户,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春大豆什么时候播种比较好?目前已经是4月上旬,是不是可以播种了?需要等到5月份播种吗?

评论
评论
发 布

《多效唑在大豆上的使用会使开花推迟吗?》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