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的防治
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在保护地等黄瓜连茬严重的地块发病多。
(1)症状:苗期受害时幼苗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子叶萎蔫下垂,生长点呈失水状,重者茎基部缢缩,植株猝倒死亡。成株期受害,根瓜收后生长缓慢,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下部叶片褪绿,由下向上发展,开始时中午出现萎蔫,早晨和晚上全株恢复,以后随病情的加重,萎蔫的时间越来越长,3~7后萎蔫不再恢复,*后全株枯死。病株茎基部表皮粗糙,茎基部变黄褐色,水浸状,潮湿时随之病斑表面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有时病部流出松香状的胶状物质,*后病部干缩,表面易纵裂。横切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变黄褐色,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
(2)发病条件和规律: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病菌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苗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可以带菌,并远距离传播。土壤和种子带病菌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适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4~28℃,*34℃、*4℃。在连茬,土壤偏酸、粘重、低洼积水,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地下害虫多时易发病。
(3)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抗性有差别,如长春密刺、津杂2、3、4号等较抗病。
2)种子消毒:可用有效成分0.1%的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浸种1~2小时、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40%的甲醛150倍液浸半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后催芽。
3)土壤消毒:育苗宜选择无病源菌的新土作床土。当用菜园土作床土时应进行消毒,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育苗床土或定植沟内进行土壤消毒。还可用甲基托布津配成药土洒在定植沟内消毒。温室或大棚等栽培还可耕翻土壤后密闭温室或大棚10~15天,利用太阳能加温土壤进行消毒。
4)栽培措施:植株徒长,生长弱,抗病力下降,更易发病。大水漫灌,根部积水,土壤含水量高,透气性差,促使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氮肥过多以及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生长,但更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在pH值4.5~6的土壤中发病*重。连作地块发病重,有机肥不腐熟,土壤过分干旱或质地粘重的酸性土易引发枯萎病的发生。所以栽培中要避免这些不利情况的出现,使植株健壮生长,抗病性提高。栽培中一般采用高畦栽培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田间发现病株枯死,要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掉。拉秧后要清除田间病株残叶,搞好田间卫生。枯萎病发生重的地块要实行5年以上轮作。
5)药剂防治:黄瓜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50%苯菌特1500倍液、60%琥乙磷铝35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0%的双效灵800倍液、70%的敌克松1000~1500倍液等农药灌根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以早预防和早治效果较好,可7~10天灌1次,连灌3次,药剂要交替使用。
6)嫁接防治:黄瓜的枯萎病是土传病害,一般常用的防治方法费工费时,效果又不好。嫁接可基本解决黄瓜重茬和枯萎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