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南瓜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3-04-04 09:32:28 来源:网络 浏览:136次

1、发病条件

瓜类白粉病病原属于子囊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属或单丝壳属。病原以菌丝或子囊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孢子,靠风雨传播蔓延。孢子萌发直接侵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吸取寄主细胞内的营养。孢子萌发温度10--30℃,以20--25℃*适,对湿度要求不严,高湿有利于萌发。

2、南瓜制种田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现状

2.1 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由于白粉病靠风雨传播,不存在无病区,几乎危害所有制种瓜类,尤以南瓜、冬瓜、西葫芦等大叶型瓜类为重,黄瓜、甜瓜次之,侵染严重时可侵染到地边杂草、杨树、葵花等植物上。以酒泉制种为例,北到沙漠边缘,南到祁连山下,所有瓜类制种区,均感染白粉病。其特点是老制种区病残体多,感染早,蔓延快,传播范围广;新制种区的病源主要是风雨携带孢子传播,前期发展缓慢,潜伏期长,随着孢子的积累易造成大爆发,来势猛,危害重,防治困难。

2.2 白粉病的发生无特殊条件限制。白粉病始发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此期气温适宜,早晨露水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白粉病发生。进入6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升高,白粉病处于潜伏期,进入7月中下旬,白粉病迅速扩展蔓延,全田感染,防治不及时,7月下旬即出现全田倒秧。

2.3 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促进了病害的发生。南瓜制种授粉期正值6月中旬--7月上旬,属白粉病自然潜伏和发展前期,制种南瓜均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人为的促进了白粉病的传播蔓延,加之南瓜授粉结束后要求摘心、打杈,以确保果实对养分的需求。由于摘心、打杈破坏了生长点,新芽、侧枝无法生长,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生长中后期抗病性降低,发病率明显增加,如不及时控制,植株迅速枯死,果实不能成熟,种子着色差,籽粒不饱满,产量低。

2.4 防治技术不得当,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病害蔓延。一是防治措施不当,在生产中未能根据白粉病发生规律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只是在白粉病发生较重时才进行防治,延误了时机,导致病害迅速蔓延,无法控制。二是药剂选用不当,农户一般选用粉锈宁、硫磺、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石灰、草木灰作为防治药剂,从药剂种类上讲,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各类药剂的用药时间、施药方法及防治效果均有差别。

3、防治措施

南瓜白粉病流行快,传播范围广,易产生抗药性,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单一的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南瓜白粉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创造不利于白粉病发生、有利于南瓜生长发育的条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

3.1 严格执行杂交制种技术规程中的隔离要求。南瓜的杂交技术规程要求不选重茬地,隔离区要求南瓜与南瓜之间2千米,南瓜与西瓜之间的400米,这些要求均是以防病为目的。

3.2 适期早播,减轻白粉病危害。针对白粉病6月中旬发生,7月中下旬蔓延的特点,在气候条件、技术手段等允许的情况下,适期早播,争取果实在白粉病爆发前成熟,以减轻危害。不同品种的组合,父母本播期不同,从河西地区来看,父本播种期以4月15--4月25日为宜,母本以4月25--5月1日播种为宜。

3.3 早期摘除子叶、基部叶片,延缓发病期。经本人多年观察发现白粉病*早发生于子叶及*、二片真叶,6月上旬,结合整蔓及早清除子叶及*、二片真叶,可减少病源,延缓发病期,有利于果实成熟。

3.4 合理灌溉施肥,提高抗病性。南瓜叶片大,田间遮蔽程度高,容易感病,播种水要浇透,前期控水,授粉前灌1次水,控制南瓜前期长势,以提高抗病性。在肥料使用上,强调重施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方,多元复合肥25千克,授粉后及时追肥,以氮磷钾多元复合肥为主。

3.5 授粉结束,植株不摘心,增强植株的生活力。南瓜杂交制种普遍要求授粉结束后植株摘心,多次清除侧枝、花蕾,使植株失去了生长点,随着白粉病侵染加重,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物质无法积累,叶片迅速衰老,植株早衰,种子无法正常成熟。保留主蔓生长点或侧枝,可增加发生新叶的能力,增强了植株活力,延缓植株衰老,抑制白粉病的危害。

3.6 清除残枝落叶,减少病源果实采收后及时将田间的残枝落叶拔除焚烧,减少来年病源体的积累。

3.7 化学防治。目前白粉病的防治尚未有理想的药剂,一般多选用粉锈宁、烯唑醇、硫磺、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个别的使用石灰、草木灰。根据本人从2000--2002年在生产应用中比较,各类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是:石硫合剂 烯唑醇 粉锈宁 硫磺。采用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南瓜倒秧较其他药剂晚15--30天;烯唑醇晚8--20天。使用草木灰,由于其碱性太强,南瓜叶片易失水干枯,施用后3--5天即造成倒秧。因此根据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选用不同的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经笔者多年实践,可将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分为三类:

*类。预防性药剂,包括石灰、草木灰,可利用其碱性强的特点,用于地埂边或植株周围,以防止病源的侵入。

第二类。早期防治的药剂,包括烯唑醇、粉锈宁、硫磺、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一般在6月上旬,整枝结束后,选用70%的甲基托布津1500--2000倍液,45%烯唑醇1000--1500倍液等叶面喷雾。

第三类。后期防治的药剂,主要是石硫合剂,兼有杀菌杀虫效果,早期使用容易造成药害,多用于授粉结束后,浓度要求在0.20--0.30波美度,连喷3次,到8月中旬不再使用药剂。

评论
评论
发 布

《制种南瓜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