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豌豆主要病虫及防治技术
菜豌豆生长期间主要发生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褐斑病和豆秆黑潜蝇等,对这些病虫害,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易造成菜豌豆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供参考。
菜豌豆生长期间主要发生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褐斑病和豆秆黑潜蝇等,对这些病虫害,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易造成菜豌豆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供参考。
豌豆霜霉病
⑴发生特点: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褪色斑,菌丛孢子层生长于叶背或叶面,一般叶背多于叶面,白色至淡紫色。嫩梢受害较多,叶背面的淡紫色霉层最后布满全叶,致叶片枯黄而死。
⑵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从无病地留种。②与非豆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并按坚持配方施肥和合理密植。③清洁田园,将病残株集中烧毁,并及时耕翻土地,以阻隔和减少病源。④药剂防治:播种前用35%甲霜灵拌种剂,以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发病初期每亩(666.7平方米)可用1:1:200倍式波尔多液,或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或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公斤喷雾,每7天1次,连续喷药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
豌豆白粉病
⑴发生特点:由豌豆白粉病病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荚,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多发生在开花结荚期。该病的发生流行同气候及品种抗性有很大关系,昼暖夜凉,多雨露、潮湿的环境易于发病,天气干旱时,该病仍可严重发生。
⑵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播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的70%托布津+75%百菌清(1∶1)拌种密封72小时〕,可推迟病害发生。③及早喷药预防。本病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喷药预防应在植株初花期开始。即在豌豆第一次开花或发病始期每亩(666.7平方米)喷洒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病害盛见期改喷25%三唑酮(粉锈宁)乳油或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 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30%混杀•硫600~800倍液50 公斤喷雾。每7天1次,连续喷药2~3次。注意交替喷施,喷匀喷足。
豌豆根腐病
⑴发生特点:由豌豆腐皮镰孢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根部或根茎部,发病植株下部叶片先黄,并向上发展,致全株发黄枯萎,主侧根部分变黑,纵剖病根,维管束变褐色或红褐色,发病严重的其基部缢缩或凹陷变褐,病部皮层腐烂。造成植株矮化,叶小色淡绿,荚数大减或籽粒秕瘦,产量降低;重则开花后大量枯死,致使全田一片枯黄,甚至绝收。症状识别:豌豆根腐病在发病时,病株茎基部、根系呈灰褐色条斑,发病重的茎基部及地表下3~4厘米长的主根、侧根全部变为深灰褐色,部分毛根上有灰褐色条斑。豌豆根腐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以开花期染病多。该病菌为土传真菌,可经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传播蔓延,发病适温为 24~33℃,干旱年份以及连作地发病重。
⑵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及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③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铜(粉锈宁)乳油拌种,也可以用种子重量的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在发病初期,每亩(666.7平方米)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克病灵乳剂500倍液50~60公斤灌根,每株灌药液100毫升,每 10天1次,连续喷药2~3次。注意交替喷施,喷匀喷足。
豌豆褐斑病
⑴发生特点:主要危害豌豆叶、茎、荚等,以叶片病斑为常见。叶片病斑近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明晰或不明晰,病斑外围常具有黄色晕圈。茎、荚上病斑褐色至深褐色,稍下陷。后期,各患部斑面呈现小黑粒病征。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以分孢器内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通过雨水溅射而传播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幼苗发病。病菌生长适温为15~26℃,喜高温高湿,温暖(15~26℃)而多雨高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
⑵防治方法:①注意抗病品种。②播前搞好种子处理,结合防炭疽病温汤浸种54℃、1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30分钟,水洗后催芽,或按种子重量0.2%的50%四氯苯醌可湿粉,或0.3%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③注意合理密植,中后期加强田间管理,规避高温高湿危害和各种发病条件。④及早喷药预防,从豌豆抽蔓上架开始,结合防炭疽病等病害,每亩(666.7平方米)可用70%托布津+75%百菌清 (1∶1000~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1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70%代森锰锌(1∶1,即混即喷) 800~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800~1000倍液50公斤喷雾。每7~15天1次,连续喷药3~4次,注意交替喷施,前密后疏。
豆秆黑潜蝇
⑴发生特点:该虫为害多种豆科作物,且世代重叠。以幼虫钻蛀茎秆为害,蛀食髓部和木质部,幼虫成熟后,在茎壁上咬一羽化孔,化蛹羽化。受害植株下部叶片发黄,并向上发展,重者茎中空,叶脱落,植株因水分和养分受阻而逐渐枯死。苗期受害,因养分输送受阻,有机养料累积,刺激细胞增生,造成根茎部肿大,有的会开裂。植株矮化,而且受害植株因长势弱,伤口多,也易染上根腐病。后期受害则造成花、荚、叶过早脱落,产量降低。
⑵防治方法:防治豆秆黑潜蝇应以豌豆苗期作为防治重点,每亩(666.7平方米)可用1.8%齐螨素乳油(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50~60公斤灌根或喷雾。成虫发生初期,每亩(666.7平方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60公斤喷雾。每7天1次,连续喷药2~3次。注意交替喷施,喷匀喷足。
注意:采收期前10天应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