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
-
今年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穗蚜,现已进入为害高峰期和防治关键期,怎样打好防治攻坚战?近日,记者专题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王保通。 据王教授介绍,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也是一个大区域流行病害,病源来自甘肃陇南和四川西北,在低温环境下存活,遇高温消失,每年随季风传染,它能使小麦一般情况下减产30%,严重时造成大面积绝收。这几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大面积发生,2002年超过1亿亩,去年7200万亩,今年已发生9700万亩,现仍在有些地方继续蔓延。白粉病在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发生。穗...阅读详情
-
1.三热密闭法 即麦热、缸热、物料热。选择晴朗高温天气,在上午9时左右将水泥场晒热后,先把小麦薄摊到晒场上(厚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再把压盖小麦的物料(棉被、毛毯、旧麻袋等)搬出晾晒,要用敌敌畏或防虫磷喷洒消毒。小麦要勤翻,每小时至少用木锨翻动一次,使麦温达到46-50℃,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时前后聚堆,热闷半小时,趁热放进经晾晒处理的缸。再用经过消毒的物料进行压盖,然后用薄膜密封缸口,用绳扎紧,不得漏气,使缸内的麦温达到40℃以上,保持8-10天,杀死未死的卵、蛹、幼虫及成虫,从而达到聚热杀...阅读详情
-
小麦全蚀病在豫北、豫西麦区局部地区有发生,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此病一量发生,蔓延速度很快,为害严重。一般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病苗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表面和内部腐烂。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的枯死。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加重,植株矮化。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变黑腐烂愈益明显,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叶鞘易剥离,内仉和茎基表面黑色。近收获时可见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由于...阅读详情
-
针对北方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北方旱地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等情况分析,农业部专家对抓好今年北方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开展情况调查。要查苗情,详细了解小麦个体和群体素质,为科学指导生产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查墒情,及时抓好保墒、造墒等工作,为小麦抗寒防冻和春季肥水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要查天情,密切关注寒潮、干旱、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变化动态,及时制定抗灾减灾预案。二是严防冬春冻害。要调查冻害发生情况,持续跟踪天气变化趋势,科学指导农民做好受冻小麦恢复生长;要掌握品种抗寒特性,了解冷冬&rd...阅读详情
-
泗洪县陈圩乡读者来电话说,麦田里蚜虫很多,每株有蚜10头以上。由于目前小麦群体大,喷药后在植株下部危害的麦蚜接触不到药剂,每亩用20%氧化乐果加助剂75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不好。他问,对小麦下部的蚜虫该怎么防治。近期另有多位读者来电话咨询了类似问题。 据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的麦蚜优势种为麦长管蚜,其次为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发生数量少。麦长管蚜性喜阳光、耐潮湿,成株期多分布于上部叶片正反面,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禾谷缢管蚜春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麦苗下部叶鞘、叶背、根颈部危害,抽穗后迁移到...阅读详情
-
小麦垄作栽培就是将小麦像花生一样种在垄上,而施肥和浇水则在垄沟内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小麦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与小麦平作相比具有节水、增加透光率、降低田间湿度等效果,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发生率下降,基部节间缩短3~5厘米,株高降低5~7厘米,可显著提高小麦抗倒能力,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也为玉米套种提供了便利。栽培关键技术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地块选择水浇条件及地力基础较好的地块,特别是土壤耕性良好的地块。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越是土壤肥力高的地块,越能发挥垄作栽培的优势。(二)精细整地,施足基肥耕前应施足...阅读详情
-
中文名称:小麦丛矮病;英文名称:Wheat rosette dwarf;中文别名:小麦坐坡,小老苗,小麦小叶病,小麦丛生花,十病;拉丁学名:WRSV 小麦丛矮病为害症状: 冬小麦秋苗二叶期就开始出现症状,首先从叶茎开始,出现叶脉间褪绿或叶茎发黄;以后逐渐向叶尖扩展.轻者在叶脉间出现断续的短而纤细的黄白色或淡黄色条纹或黄色条纹;稍重,这种条纹不受叶脉限制,从叶茎至n十尖形成1—3条跨叶脉平行褪绿条纹,叶脉呈黄色,矮化不显著,能部分抽小穗.重者,植株矮小,叶色变黄,新叶不能伸展,细弱针状,分蘖增多...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