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种植技术
-
(一)温度莴苣属半耐寒蔬菜,种子在4℃即可缓慢发芽,而以15-20℃*快,只需4-5天,30℃以上发芽受阻。因此在高温季节播种应提倡低温处理或凉水浸种催芽。营养生长的适宜温度12-18℃,而以白天15-20℃、夜间10-15℃*,容易获高产优质。零度以下容易受冻。结球莴苣对温度要求较高,既不耐寒也不耐热,生长适温为17-18℃。开花结实要求较高的温度。(二)光照莴苣属长日照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特别以早熟种为第敏感。种子发芽需要光照。生长期间日照充足,生长健壮,叶大茎粗。叶用莴苣较耐...阅读详情
-
一、选用体质高产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二、培育壮苗。选用肥沃的园田,整好厢,要求将厢面整平,切忌用种过莴苣的重茬地作育苗地,播种后用遮阳网遮荫,苗龄不超过30天,当莴苣苗长到5—6叶时苗高20厘米即可移栽。三、及时移栽。大田要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2000—2500千克,含硫(45%)复合肥50千克,要少施氮肥,秋莴苣连座期(茎膨大初期),亩用15—20千克尿素在抗旱时进...阅读详情
-
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莴苣菌核病开始发生,菜农应注意防治。莴苣菌核病多从茎基部发病,开始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逐渐上向茎部,下向根部扩展,病部组织腐烂。在潮湿条件下,表面长白絮状菌丝,并长黑色鼠粪状菌核,病株上部很快萎蔫枯死。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本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孢子囊和囊孢子,经风雨传播,从植株衰老的部位侵入。田间再侵染主要由菌丝接触感染,扩大蔓延。田间发病*适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因此,低温潮湿、植株密度过大等,都有利于本病发生。防...阅读详情
-
莴苣黄萎病由类菌质体引起,由叶蝉类昆虫于苗床或本田初期传播,一般在定植后不久就发病,病株叶色变淡,心叶呈米黄色,幼苗期感染多出现顶端自枯症状,新芽生长完全停止,下叶黄化,出现米黄色坏死斑并迅速枯死。大苗染病多出现丛生症状,由顶芽腋芽长出很多丛生细叶。预防莴苣黄萎病主要应防治叶蝉,可喷施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在莴苣生长期适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物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阅读详情
-
莴苣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在初冬季节发病普遍,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大量枯死。可采用分苗和定植时,淘汰病株。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勤中耕,多松土,加强放风降湿,科学浇水,注意排渍,及时摘除病叶。发病期可喷施新高脂膜+杀菌剂进行杀菌,提高杀菌效率,防止病菌再次侵染,摘除病叶后及时喷施高浓度新高脂膜,保护莴苣防治病菌侵染。为提高经济效益,在莴苣恢复后,喷施壮茎灵,可使植物杆茎粗壮、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阅读详情
-
莴苣灰霉病为真菌性病害,多发生于冬季到早春的保护地,露地栽培在梅雨期间发病多。近地面的叶和叶柄软化、褐腐,并产生鼠灰色的霉层是该病的特征,下部叶片遇低温易发病。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抑制该病发生。防治措施:在莴苣生长期应适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物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早春多雨天气,保护地内提倡每亩使用45%乙熏灵250克或50%百菌清粉尘剂1000克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每周*,连续2-...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