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
-
针对旱情实际,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深入受旱稻区调研,提出了科学抗旱,确保水稻增产的抗旱减灾技术措施。一、加强灌溉水源管理与调度。要积极开辟水源,尽可能统一组织抽回流水和提灌机械利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缓解水库蓄水量不足的矛盾。对远离水源地块,及时打补水井,以备干旱严重季节安全供水。要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管理和输水干渠的清理、修复和复膜防渗防漏。要科学调配水源,有计划供水,特别是对5月15日前插秧并已返青田块要控制供水,将有限水源向水整地和插秧田倾斜。二、推广节水栽培技术措施。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措施,有效减轻干旱...阅读详情
-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邮编:310021,电话:0571-86404197)选育的单季杂交晚籼稻新品种钱优0612”,前不久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127.6天,结实率83.4%,千粒重26.5克。整精米率57.0%,垩白粒率65.0%,垩白度11.2%,直链淀粉含量23.1%,胶稠度66.5毫米,粒型长宽比2.5。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556.8公斤。...阅读详情
-
农业部在安徽项目区召开“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验收总结会。农业部科技司副司长杨雄年、中国水稻所副所长廖西元及有关专家参加了验收活动。验收结果显示,核心示范区连片的1002亩“丰两优1号”水稻优良品种长势均衡一致,生育期适中,生长清秀,熟相好,无病虫草害。平均亩产656.8公斤,比非项目区同类品种增产16.3%。此项“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是农业部于今年3月在杭州召开会议落实的计划任务。试点项目规定选用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辐射推广面积25万亩,产量指标比同区对照增产5%,还要求选择...阅读详情
-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因病害或虫害导致“枯心”。正确判断水稻“枯心”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治,是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保证。一、水稻“枯心”的简易诊断(一)由虫害引起的“枯心”。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蝼蛄等危害水稻均可造成“枯心”,其主要区别为:1.大螟:虫孔大、虫粪多,粪便一般排在水稻叶鞘与茎秆之间。被害水稻茎叶鞘、叶片均变黄色。其危害以稻田边为重,田中间较轻。2.二化螟:卵孵化后幼螟先群集于水稻叶鞘内侧取食危害,被害叶鞘外面先出现水渍状黄斑,后逐渐发黄枯死。幼螟稍大后再蛀入稻茎,导致水稻剑叶叶尖...阅读详情
-
选择水田中地势高,地力较好,盐碱轻的沙壤土地壤土,或上水困难的“远高漏”稻田。种薯先和40%福民林@40液浸泡30W发钏,出后用麻袋盖严癖种2小时晾干。3月15-19日边续种5天,当幼芽达黄豆粒大小时削芽。3月20日将芽块摆到沙床上呈棚催芽。床温控制在20℃,床面见干喷水,15天事芽子长天6.5厘米以上时准备定植。在秋翻地基础上3月末亩施农肥5000公斤,草木灰50公斤,旋耕细耙,起50厘米宽垄,4月5日定植。株距20厘米,亩保苗6250株,和种16.5公斤。定植时破垄开沟,按株距摆放薯块,用土围实薯苗,...阅读详情
-
“全国水稻生产技术暨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会议”上获悉,2007年全国水稻技术推广将着力加快轻简栽培、优质高产栽培等八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开展技术集成创新、试验示范等方法,不断提升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为确保2007年水稻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做出积极贡献。水稻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我国水稻逐年增产,但主要是靠恢复面积提高产量。目前,我国除东北地区部分省还有扩大面积的空间外,其它地区已十分困难。因此,发展水稻生产的关键在于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提高单产,体现在生产...阅读详情
-
水稻三化螟虫,俗称钻心虫。水稻三化螟在我县水稻上发生危害较为普遍,发生危害程度呈上升势态,尤其以第二代的发生危害比较严重。根据田间调查,结合气象预报、三化螟的发生规律和中后期中耕管理等因素综合分析,第二代三化螟预计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左右。其依据是:1、据我站7月上中旬在江那、干河、盘龙等乡(镇)对部份水稻的田间调查,水稻上已发现有三化螟成虫和卵块,其始见期比去年推迟11天。田间百丛最高蛾量4头,平均2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少1头、1.4头;田间百丛带卵量最高2块,比去年同期少2块,平均1...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