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种植技术
-
蘑菇生产的传统技术以稻麦草为主原料,而我地随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稻麦草的供应量越来越少,限制了蘑菇的生产。为了解决蘑菇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短缺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成功地摸索出了蘑菇有机生态型回归自然栽培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稻麦草供与求的矛盾,简化了操作程序,使蘑菇由秋季栽菇变为春秋两季周年化生产。种植成本降低了30%~50%,如能推广此项技术,必然会提高菇的经济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春、秋两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抢“早”字,边化冻边做床,...阅读详情
-
蘑菇生产的传统技术以稻麦草为主要原料,而且只能秋季栽培,限制了蘑菇的生产。本文介绍的蘑菇有机生态型回归自然栽培新技术,在简化了生产操作程序的同时,使蘑菇由秋季栽菇变为春秋两季周年化生产,种植成本可降低30%―50%。如能推广此项技术,必然会提高蘑菇的经济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春、秋两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抢“早”字,地温在8℃以上播种。2、菌种选择选择优质菌种是搞好蘑菇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蘑菇的产量,必须认真搞好菌种的选择与培育工作,一般适宜中...阅读详情
-
浙江省农科院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高温蘑菇“夏菇93”推广该项目由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承担。在推广过程中:?1、加强推广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全国会议、各种杂志、刊物及新闻媒体以多种形式宣传介绍高温蘑菇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浙江省高温蘑菇推广协作组”推广网络,扩大了高温蘑菇的影响;2、提供优质原种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举办各级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使菌种和栽培技术落实到户,累计200余人次参加学习,下基点技术辅导30多人次。向省内外发放原种2500多瓶,麦粒母种200多支,本省推广面积10余...阅读详情
-
一、真菌性病害1、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菇房空气不流通,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防治方法: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将覆土置于空房内,按每平方米5毫升甲醛加3克高锰酸钾的比例熏蒸24小时后,才能使用。菇床上若发现病菇,应立即停止喷水,通风降温至15℃以下,湿度不超过85%,在病区喷1%-2%甲醛液。发病严重的菇床应更换覆土,烧毁病菇,将所用工具用...阅读详情
-
辅助原料要减少:配方中麦麸、米糠等要适当减少,能不用尽量不用,石灰的用量要适当增加,以提高培养料的PH值,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要偏少些,比其它季节栽培料的水要少5%左右,以上要求都是为了加强培养料抵抗杂菌污染的能力。拌料装袋:在高温季节,使用菌袋的规格最好比其它季节要小些,使食用菌菌丝尽快长满,以减少袋料污染,不同食用菌分别按其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后加水拌匀,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要与干培养料搅拌,与干培养料拌匀后再加水搅拌,尿素等视应溶于水中再与主料搅拌,搅拌好的培养料应马上装袋,在天气较热时装袋,一般要求从开始...阅读详情
-
蘑菇采收的适时,是菌幕未破,菌伞未开,并达到收购规格的大小。采收过早,菇小,产量低;过迟,会抑制下批菇的形成和生长,延长生长周期,同时也会影响菇的质量,特别是气温较高(20℃左右),出菇又多时,极易成为薄菇、开伞菇。作为加工罐头的商品菇,一般要求菌盖直径2―4厘米时就要及时采收。通常每天采收1次,但在盛产高峰期,一天要采收2次,以防开伞,降低产品质量。采下的蘑菇,切去带泥的菌柄基部,按加工标准分级。分级标准各地不一,有分为三个等级的,也有只终?饭胶透逼饭搅礁龅燃丁U?饭揭?缶?侵本?―3.5厘米,菇形圆整...阅读详情
-
白露、秋分在9月,一场秋雨一阵凉。本月要注意预防秋寒降温,防御秋风秋雨的危害。北方适时播种冬小麦。油菜开始播种育秧,花生、芝麻、玉米等农作物开始收获。秋菜适时播种、育苗、定植。同时做好禽畜秋季防疫配种工作。鉴于食用菌在我省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在此提醒农民朋友,秋季种植食用菌要注意防治病虫害。1、病斑型以褐斑病为主,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的毛状菌丝,同时着生裼色小斑点。蘑菇顶盖上邮现萎缩,个别的蘑菇盖部干裂;还有的以锈斑为主,蘑菇柄、菇盖上出现铁锈色的斑点,主要原因是棚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2、畸型主要表现在蘑菇...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