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
-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使完全粒率减低,百粒重减轻,品质和产量下降。叶部病斑初为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扩大,中央变成黑色,病斑表现不突起,病叶易脱落。茎秆和荚的病斑为褐色圆形,以后成为纺锤形。种子表面包被一层细菌黏液,往往出现在种子的一端,形状很像“蛙眼”。病粒萎缩,病菌在病叶、秆、荚和种子上越冬。低温多雨利于病害传播蔓延,气候高温干旱病害就停止发展。防治方法:及时拔出病株深埋处理,用2%菌克毒克水剂250~300倍液喷洒,视病情每隔7天喷施1次,共2~3次。...阅读详情
-
获得国家的“院所长基金”(社会公益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的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13”,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新品种,2007年创记录地达到1087万亩。中黄13(国审豆2001009)是由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中国农科院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2005~2007年连续三年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大豆主推品种。它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国内以往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120公斤,而“中黄13”平均亩产为200公斤,和对照品种相比,增产量十分明显。其中...阅读详情
-
种子处理。一般采取粒选,去除小、杂、病、虫拉,达到脐色一致。播种前做1-2次发芽试验,发芽率在95%以上可以做种。播种前每公斤种子用1-2克钼酸铵对30克温水溶化后拌种,阴干后再拌入占种子量5%的大豆根瘤菌肥,微光阴干后即可播种,随拌随用。选地。一般选在玉米、高粱、谷子等茬口地块,避免重茬和迎茬。整地。3月中旬耙地,3月下旬起拢,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一般条施为好。播种。一般以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东北以4月20日-25日为宜。每亩用种4公斤-5公斤。采用犁播或机播,等距点...阅读详情
-
入夏以来,由于低温多雨,至使部分大豆田发生除草剂药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皱缩而扭曲,叶片上有灼烧状病斑,严重的生长点坏死。主要表现为作物生长发育受阻,抑制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下降,产品风味变劣等。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解除除草剂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可使用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解剂,如赤霉素、生长素等,不能用抑制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烯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内源激素与作物有亲和性,使用过量,作物吸收后能自身调节,对作物安全,如益微、康凯、丰业、圣丹生物肥等。1、及时铲趟:大豆出苗后应铲前垄沟深松或趟1犁,增...阅读详情
-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的大豆田间病虫害,2005年在我县大豆菌核病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30万亩,由于及时发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大豆产量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近三年的观察和记载,我们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仅供同仁们参考。通过近三年的观察和记载,大豆菌核病发生概括起来有八个方面的因素:1、气温条件从拜泉的气候条件看,大豆菌核病的常年发生时间在7月25日~8月5日之间,平均气温20~22℃之间只会轻微发病,而超此气温,基本不发病。日平均温度在15~...阅读详情
-
(1)适时播种。菜用大豆属春大豆类型,生长发育期间对湿度反映敏感,若迟播营养生长呈不足,植株矮小,主茎节数、分枝变少,两粒荚以上的荚数也明显减少,因此在安全播种期内应适当早播,播期可与当地春大豆相同,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地膜覆盖,其播种期可提前10-15天。种子不能播过深,以2-3cm为好,盖种不能太厚,播后应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引起烂种。(2)合理密植。以每公顷25.5-30.0万株(1.7-2万株/亩)为适宜,具体应掌握地肥宜密此,地瘦宜稀些,如土壤肥力高,每公顷要获得8250公斤(550公斤/亩)鲜...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