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种植技术

  • 旱半夏的栽培技术
    2022-12-20
    旱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等。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为常用中药,以块茎供药用,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能,生半夏有毒。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现全国均有栽培。1.习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30厘米。块茎球形或扁球形,肉穗花序。上生雄花,下生雌花,系雌雄同株,花期5-7月,果期6-9月。旱半夏喜湿润、怕干旱、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份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以含水量40%-50%,PH值6-8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为宜,过粘、过沙以及易积...阅读详情
  • 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2-12-20
    1.选地整地创造良好的生长栽培环境是半夏丰产的基本条件。半夏在长期野生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喜温和湿润气候和阴蔽环境,怕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能耐寒的特性。因此,半夏种植地应选在靠近水源,背阳的塬台、梯田地或缓坡地的砂壤土。要求土壤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前茬以玉米或油菜为好。选好地后,结合秋耕翻整地,每亩施入腐熟鸡粪或其它优质农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或磷酸二铵15kg。于播前精整地作畦,畦宽1.5m,畦长按地形确定,畦埂高20cm,一般将栽培畦整为并列的两行,并在畦宽埂侧作一条宽40cm的灌...阅读详情
  • 半夏种植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选地
    2022-12-20
    中药材旱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可谓多年走红,畅销不衰。但有人种植并不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旱半夏在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生长或长势较差。在粘性或碱性土壤中种植就得不偿失,种50公斤球茎,到收获不过100公斤。在山区或缺水的地区生长不良甚至绝收。旱半夏其实最怕旱而喜欢湿润,喜欢在沙质或带有沙性的土壤中生长,要有较好的水利条件。这个品种属于半遮阴植物,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其产量就会大大减少。怎样进行人工遮阴呢?根据经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做畦时以东西走向为好,畦埂放在南边,一般畦宽1.5米左右。在畦埂上,于谷雨...阅读详情
  • 旱半夏增产五措施
    2022-12-20
    旱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玉果,以块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由于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上市量不足,近年来市场供求出现较大缺口,阶格一路走高。因此,发展旱半夏生产前景广阔。根据生产经验,栽培中采取以下五项措施能使旱半夏产量增加25%以上。1.播前催芽,苗期覆膜。旱半夏一般在春季2~4月播种,由于这时气温偏低,种茎发芽慢。因此,播前可在室内用温床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15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将种茎置于20~25℃的塑料大棚内,连续处理15天,发现芽鞘发白时将带有芽头的种茎播种到事先整好的地...阅读详情
  • 提高旱半夏产量五措施
    2022-12-20
    根据旱半夏的生长习性,如果在栽培中采取以下五种措施,可大幅提高产量。1.播前催芽,苗期覆膜。旱半夏一般在3~4月份播种,播前可在室内用温床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15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将种茎置于20℃~25℃的塑料大棚内,连续处理15天,发现芽鞘发白即可。然后将带有芽头的种茎播种到事先整好的地里,覆上地膜(地膜只要覆盖栽有种茎的行间即可),待苗齐后便可揭去地膜。2.及时排灌,按时追肥。旱半夏耐肥不耐旱,喜湿润,怕积水,栽种前应对种植地浇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在幼苗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遇...阅读详情
  • 果林套种旱半夏效益好
    2022-12-20
    在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近两三年来,农村果园和林地的面积明显增加。目前大多果林已绿树成荫,由于树木行间光照不足,套种常规农作物会出现生长不良,产量低,效益不佳的问题。如何利用果林行间空地来增加套种效益是当前不少农户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认为,如果在果林中套种中药材旱半夏,经济效益可以明显增加。旱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草本药用植物,以块茎入药,是常用中药材。近两年来,国内相关制药企业逐步加大了以旱半夏为主要原料的止咳化痰中成药饮片、剂、露的生产量,其商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据对药市调查,自...阅读详情
  • 药材旱半夏种植技术
    2022-12-20
    旱半夏为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全株高15-30厘米,药用地下球形茎,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原野生于山坡或阴湿的草丛及林下。一、整地:以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主,其它土壤次之,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和浇水条件。过沙货过粘的土地不宜种植。在实地操作中,畦要按1.5米的宽度,不能过宽,“五一节”前后在畦埂上种成双行玉米以利半夏遮荫,畦的去向以东西畦为好,在林下种植除果树地以外都可以,并生长良好,不论春播或秋种事先要整好地,施足底肥,耕地不要过深,因为这个品种深度不过5-7厘米,采收容易。二、播种:按行距15-20厘米...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