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2-12-20 15:13:28 来源:网络 浏览:177次
    杜鹃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杜鹃花灰霉病    症状     灰霉病发生于杜鹃的叶和花部。冻害常是叶部发病的诱因。春季,在室内外栽培的杜鹃的花部常感染灰霉病。发病初期,花瓣上出现坏死斑点,扩展委快,并相互连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湿度高的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层,灰霉病因此而得名。     病原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属半知菌亚门。病原菌的子实体从菌丝或菌核生出。分生孢子梗丛生,灰色,后转褐色,分生孢子卵形。其有性世代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eliana (de Bary) Whetze],属子囊菌亚门。     2.杜鹃花褐斑病     症状     杜鹃花褐斑病也称为叶斑病。起初,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展呈不规则状,病斑转变成淡红褐色,中部呈暗褐色。病叶过早脱落,严重时植株生长受阻。检查病叶,可在病斑上发现黑色小粒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温室栽植的杜鹃发病严重,湿度高时病情更重。     病原     杜鹃壳针孢[Septoria azaleae Vogl.]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寄主植物组织内或落叶上越冬,来年病叶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     冬春及时扫除并烧毁落叶。 植株展叶后,每隔半个月喷施波尔多液(1:1:100),可连续喷施2-3次,以防发病。 在发病早期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次,以抑制病害发展。     3.杜鹃花缺铁黄化病     杜鹃缺铁黄化病又称黄叶病、褪绿病,是各地盆栽杜鹃常见的病害。     症状     此病多发生在嫩梢新叶上。初期叶脉间叶肉褪绿,失去光泽,后逐渐变成黄白色,但叶脉保持绿色,使叶片上的绿色呈网纹状。随后黄化程度逐渐加重,除较大的叶脉外,全叶变成黄色、黄白色,严重时,沿叶、叶缘向内枯焦。     发病原因     杜鹃缺铁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土壤缺铁或铁素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片变成黄绿色。在一般情况下,有下列几方面情况:在石灰质碱性土壤中,能被利用的可溶性二价铁,被转化为不溶性的三价铁盐而沉淀,使根部不能吸收;盆栽花卉浇水频繁,使土壤中的可溶性铁过多的淋洗流失;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植株根系发育受影响,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不能进行,降低根部吸收铁素的能力。      防治方法     杜鹃喜酸怕碱,要避免栽植在碱性和含钙质较多的土壤中;庭园露地种植,不要靠近水泥、砖墙或用过石灰的地方。 盆栽杜鹃花宜用酸性土,若土壤偏碱可添换酸性土;苗圃地栽植杜鹃花,可施用堆肥、绿肥或其它有机肥料,这些肥料中产生的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不溶性铁,使植株较易吸收。或者以硫酸亚铁混入在肥料中施用,其配制是:硫酸亚铁2.5-3公的,油粕5-7.5公的,粪10-15公斤,水200-250斤,混合后,待其腐熟成黑色后即可使用。此种方法效果良好。 在偏碱性的土壤中,可浇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此溶液的PH值为4.7,能使碱性土壤变为酸性土壤,即可使嫩叶黄化现象得到治疗,同时酸酸二氢钾中还有磷、钾元素,利于开花和提高花量。    经常浇施硫酸亚铁溶液,会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铁成分过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4克,硫酸亚铁(化学纯)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来水中,进行叶面喷施,叶片正、背面均要喷及,3天1次,持继数次,可获得良好效果。 
评论
评论
发 布

《杜鹃花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