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
病虫害图片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学名 Bradysia odoriphaga
【症状】韭菜迟眼蕈蚊又名韭蛆。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除为害韭菜外,还为害葱、蒜、花卉和中草药等。幼虫生活在土壤表层,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蛀食为害。初孵幼虫先为害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季主要为害嫩茎,导致根茎腐烂。受害韭菜地上部分生长细弱,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最后韭叶枯黄死亡。夏季气温高时,幼虫向下移动,为害韭菜鳞茎,致使整个鳞茎腐烂,严重时整墩韭菜枯死。
【病因】成虫是一种小型蚊子,体长2.0~4.5毫米,翅展5毫米,黑褐色。卵椭圆形,长0.24毫米,0.17毫米,乳白色。幼虫体细长,6~9毫米,头部黑色具有光泽,体白色,胸腹部各节表面光滑,无足。蛹是裸蛹,长7~8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发生规律 在天津、北京、河北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际周围3~4厘米深的土壤中以休眠状态越冬。在保护地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第二年春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化蛹,4月羽化为成虫,这是全年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第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至5月;第二代在6月;第三代在7月;第四代在10月至翌年4月羽化为成虫。成虫善飞翔,扩散距离可达100米左右,畏强光,常聚集成群,下午4时后栖集在韭菜田间的土缝中。交配后不久产卵在韭菜周围土壤缝内或土块下面,多数成堆产。初孵的幼虫先行水平扩散,先为害韭菜叶鞘、嫩茎、芽,然后咬断茎再蛀入茎内,夏季幼虫转向鳞茎下部为害。露地韭菜,幼虫大多分布于离地面2~3厘米处,在保护地内,以4厘米处分布最多。成虫喜湿怕干,土壤湿度是成虫羽化的关键因素,3~4厘米土壤的含水量达15%~24%时为最适宜,若土壤过干或过湿则不利于成虫羽化和幼虫孵化。幼虫喜在湿润多汁的嫩茎、鳞茎内生活。一般在低湿地、砂壤土发生量多,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晒根晾土和施草木灰,春天韭菜萌发前,用竹签剔开韭菜根部周围的土壤,即晒根晾土,经7天左右幼虫干死,覆土前沟施草木灰,既可治蛆(幼虫),又能增加钾肥,使韭菜生长健壮 。灌水防治 ,在早春或秋末冬初灌水,早晚各灌1次,连灌3天,可消灭部分幼虫,如果适当加点农药,效果更好。追施氨水,在韭菜割头刀时和割二刀后结合追施适量氨水 (切勿施多了,氨水烧根,易发生肥害),也有一定效果。清洁田园在移栽韭菜时,要严格检查,清除带虫的韭苗,深埋或烧毁,可减少田间虫源。
②药剂防治 抓住成虫羽化盛期 (4月中下旬、6月上旬、7月中下旬、10月中旬)用药剂防治成虫,可顺垄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5000 ~6000倍液。喷洒时间,最好在上午9~11时进行。药剂灌根防治幼虫 ,在幼虫为害盛期 (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看见韭菜叶尖开始变黄发软时马上灌药防治。可用5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顺垄灌根,灌根前先扒开韭墩附近表土,去掉喷雾器的喷头,对准韭菜根喷药即可,喷完后随即覆土。另外,韭菜移栽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根,可杀死韭菜所带的幼虫。应注意的是,严禁使用残毒长、残留高的剧毒或高毒农药,如一六0五、甲胺硫、久效磷、氧化乐果、氟乙酚胺等,这些剧毒、高毒农药,国家规定禁止在蔬菜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