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灰霉病的防治
病虫害图片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芹菜灰霉病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症状】 棚室保护地发生较普遍。苗期多从幼苗根茎部发病,呈水浸状坏死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地上部均可发病,一般开始多从植株有结露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的叶片、叶柄或枯黄衰弱外叶先发病,初为水浸状,后病部软化、腐烂或萎蔫,病部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芹菜整株腐烂。
【病因】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保护地芹菜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通风管理。具体作法为变温管理: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减缓该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每次浇水后,加强管理,防止结露。
②药剂防治 保护地可施用15%腐霉利烟剂,每667平方米2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熏l夜,隔7~8天1次,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l千克,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共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