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气象病的防治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多年平菇栽培实践证明,春季温度异常大幅度突升或突降天气变化,可使同一气候区内,产生同一平菇气象病害,如管理不善,则1~7d内,平菇子实体出现大量萎蔫死亡现象,损失惨重。因此,研究食用菌气象病害,利用天气预报成果,制定有效的防御措施,对减少食用菌损失,提高种菇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病因】 一般中低温性平菇出菇最适宜温度在10~15℃,而广温性平菇出菇最适宜温度在10~20℃,大部分平菇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一般在25℃。个例1反应,正常气候环境温度下,本地平菇4月下旬正处于最适宜生殖生长阶段,基质营养输送由菌丝体流向子实体,突遇持续一候左右的日最高气温≥32℃和日平均气温≥23℃的高温天气时段(菇棚内日最高气温≥35℃且日平均气温≥25℃)后,如不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则基质营养输送出现紊乱,变为由子实体倒流向菌丝体,进入营养生长,致使子实体营养供应停止或倒流向菌丝体而迅速萎蔫死亡。而在进入5月份后,随着环境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20.0℃后,由于中低温性平菇逐渐进入适宜菌丝生长温度段,而不适宜子实体生长温度段。因此,出菇逐渐停止,进入越夏养菌阶段,类似于上述温度突升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了。个例2反映本地平菇在3月中旬,正常气候环境温度下,正处于生殖生长出菇最适宜温度下界,基质营养缓慢流向子实体,子实体缓慢生长,突遇持续一侯左右,日最低气温≤0℃,日平均气温0℃左右低温侵袭后,如不及时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则基质营养缓慢或停止向子实体输送,使子实体逐渐萎蔫死亡,而在平均气温持续≤0℃的寒冷冬季,很难形成子实体幼蕾,因而,即使日降温幅度大,也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防治方法】1999~2004年春季,共出现例2天气3次,例1天气2次。我们根据多年平菇栽培经验,通过对平菇栽培场址、菇棚建造方式和管理方法研究分析,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防御措施,通过近5年试验,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减灾效果显著,基本无出现例1、例2现象。而在调查中发现,常规管理方法有50%~60%的菇棚出现例1、例2灾害,损失较大,现将防御措施总结如下:
3.1 积极收听天气预报,采取有效措施,防患未然,是防御平菇气象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春季根据各地气象部门发布的中短期天气预报来安排平菇生产,如果预报近期气温将持续升高,有高温时段出现时,应注意及时打开各菇棚通风窗,加大通风散热,用草帘遮挡太阳直射光线。此外,在修建菇棚时,应合理选择通风条件良好的场址。
3.2 陇南山区废旧山洞很多,积极利用陇南山区一些废旧的人工山洞或自然山洞栽培平菇,也是防御平菇气象灾害的可行之路。调查发现山洞种平菇很少出现例1、例2现象,由于山洞年气温变化是冬暖夏凉,洞外气温急剧冷热变化,对洞内气温影响较小,只要平时注意改善洞内增光和通风条件,洞内四季均可安全生产平菇。
3.3 研究表明,利用半地坑式温棚栽培平菇,受地温影响,棚内温度变化较小,在低温冷空气到来之前,及时用草帘遮盖温棚保温,尽量减少降温幅度,使其平菇幼蕾正常生长,雪停天晴后,白天可适当揭帘增温通气,晚上盖帘保温,待环境气温正常后,进入正常管理。在高温天气时段到来后,及时打开菇棚通风窗口,遮挡太阳直射光线,尽量减少升温幅度和速度,也是防御平菇气象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3.4 除上述预防方法之外,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按季节安排品种温型也是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