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疫病的防治

时间:2022-12-20 14:38:11 来源:网络 浏览:171次

病虫害图片

菜豆疫病的防治

菜豆疫病的防治

菜豆疫病的防治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叶柄和茎部: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扩大后呈红褐色、长条形,稍凹陷,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病茎易折断或病株枯萎豆荚:开始时也产生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颜色因品种而异,从褐色到红褐色,最后相互汇合,并成稍凹陷的干斑,全荚皱缩,褪色。茎和荚上病斑开裂后也常流出胶状菌液。种子染病,大多种皮皱缩,或在脐部有黄褐色、稍凹陷的小斑,病种子往往干瘪、变色。潮湿时,茎叶或种脐部常有粘液状菌脓溢出,有别于炭疽病叶部症状:叶片:初现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一和般直径不超过1mm,后叶肉组织黄化,渐变成褐色、质脆、半透明、不规则形的枯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上病斑累累,相互愈合,病叶枯黄死亡。但一般不脱落,经风吹雨打后,病叶碎裂,远望呈火烧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部分病叶有时迅速萎凋变黑。嫩叶受害则扭曲畸形,而子叶上的病斑多呈红褐色溃疡状,常分泌出淡黄色粘液。

【病因】病菌主要在种皮内、外越冬,并能长期存活,特别是种皮内的病菌,经2-3年仍有活力,也可随茎、叶等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1-2年。带菌种子发芽后,细菌在种皮内增殖,并侵入子叶和生长点,引起幼苗发病。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及人为接触传播,从植株的水孔、皮孔及伤口侵入,并能在维管束中扩展。田间病害往往由中心病株逐渐向四周蔓延。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极大。气温24-32℃和寄生受害部位有水滴时即可发病。高温和持续的降雨或多雾、重露的天气非常适合本病的发生和蔓延。在此条件下,病害潜育期一般为1-5天,尤其遇暴风雨,增加了病菌的传播机会,常常导致病害的流行。在寄主表面有水膜的情况下,病菌侵染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36℃时受到抑制,38℃时则停止发展。此外,播种过早或过密、插架不及时、大水漫灌、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杂草丛生、红蜘蛛和蚜虫为害严重、植株生长衰弱的豆田发病均较重 。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实行轮作。一般矮性菜豆易感病,而蔓生品种较抗病。避免菜豆连作,重病地与非豆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

2.采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自无病地采种是防病的关键措施,或种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95%敌克松原粉拌种,用药量为种量的0.3%;也可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100-150单位液浸种12-24小时。

3.改进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堆肥应充分腐熟。播种不宜过密,架豆要及早插架绑蔓。有条件时覆盖地膜可减少病菌传播。避免灌水过大或过勤,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和避免叶面结露。收获后清洁田园并深翻土地。

4.药剂防治。初发病时喷洒50%二元酸铜(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农用链霉素150单位液、抗菌剂401 800-1000倍液,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还需及时防治红蜘蛛和蚜虫等害虫。

评论
评论
发 布

《菜豆疫病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