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菌核腐烂病

时间:2022-12-20 14:38:26 来源:网络 浏览:170次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简介 

菌核病可为害多种蔬菜,是我国北方菜区的一类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设施栽培的发展,我国南方菜区塑料大棚或小拱棚栽培的蔬菜如番茄辣椒莴苣、胡萝卜芹菜等也陆续发现菌核病,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露地栽培的蔬菜较少发生菌核病,但菜豆菌核病则较常见。 

症状 

菌核病主要在菜豆幼苗期发生,受侵染的植株先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不定形、湿润状的病斑,迅速扩大可使整个幼茎变污褐色并逐渐变软腐烂,底叶逐渐萎蔫脱落,可使整株幼苗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先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后集结成黑褐色、鼠粪状的菌核。病苗极易从土中拔出,根部腐烂,须根少(图1)。蔓生菜豆成株期贴近地面的茎蔓也可受侵害变褐腐烂。贮藏期豆角堆积过密,环境湿度过大也可以受害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及黑褐色块状菌核。 

病原 

菜豆菌核病的病原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于子囊菌的一种真菌。菌核黑褐色鼠粪状或不规则状,较大粒。菌核萌发长出有长柄的子囊盘,一般可长1~30个。子囊盘上部似盘状,其上长出成排的子囊,子囊无色棍棒状,大小为91~141×6~11微米,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无色的子囊孢子,大小为8~14×3~8微米(图2)。核盘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除菜豆外,还可寄生十字花科、茄科、瓜类、胡萝卜、莴苣、芹菜等多种蔬菜。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在干燥土中寿命可长达3年以上,潮湿土壤则仅可活1年,若被水浸就很快失去活力。春季遇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核即萌发并可放射子囊孢子,随气流或风雨传播,子囊孢子萌发后从寄主茎基部表皮的伤口侵入,菌丝在组织内寄生,并分泌水解酶使寄主细胞崩解,组织软腐。病部长出的菌丝也能通过接触侵染邻近的植株。 

平均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有利于发病。连作地、菜田地势低,土质粘重,种植过密,偏施、重施氮肥,管理粗放造成植株表皮有较多伤口的,发病都较重。  

防治方法 

防治菜豆菌核病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1. 选用无病种子 从无病田选留种子,若种子混有菌核,可用过筛法筛除菌核。 

2. 加强耕作管理 避免连作,与水稻轮作1年即可减少大量存活的菌核;收获后或播种前认真清园,翻晒土壤,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湿;及时清除早期发现的病株,施适量石灰后再补苗;勿偏施、重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3. 药剂防治 在菌核病发生较重的菜区,除做好上述措施外,苗期要及早喷药预防。可选喷下列药剂:(1)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喷1~2次。

评论
评论
发 布

《菜豆菌核腐烂病》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