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南瓜病虫害有10多种,常见的有"二病三虫,即细菌性缘枯病,白粉病,小地老虎,蚜虫和红叶螨,要十分注意防治。
1、细菌性缘枯病。该病病原为边缘假单胞菌边缘假单胞致病型,除侵染南瓜外,还可侵染黄瓜。南瓜的叶、叶柄、茎、卷须和果实均可受害,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型,叶柄、茎等上病斑亦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木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该病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引起的湿度变化及叶面结露影响。当湿度上升到70%以上或饱和达6-8小时即可发病,结露时间越长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以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2小时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选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在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1:2:300-400波尔多液喷雾。
2、白粉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6月上旬开始发生,该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寄主叶片上,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着在叶表面,从萌发到侵入需24小时,5天后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一般湿度大有利于其流行。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技术要点:早预防、午前防、喷周到和大水量。保护地可采取烟雾法,硫磺粉熏烟或45%百菌清烟剂熏。
3、小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幼虫将南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甚至毁种。小地老虎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卵产在5厘米以下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卵散产或成堆产。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3龄后分散危害,白昼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危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1代幼虫危害期在4月上旬至下旬。定苗前每平方米有幼虫0.5-1头,定苗后每平方米有幼虫0.1-0.3头即应防治。
防治方法:早春清除田内外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是关键的一环。如发现1-2龄幼虫,应喷药除草。定植前,小地老虎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等杂草堆放诱集幼虫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小地老虎1-3龄幼虫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喷洒40.7%毒死蜱乳油,每亩90-120克对水50-60千克,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
4、瓜蚜和红叶螨。瓜蚜以成、若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汁液。叶片受害后卷缩,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瓜蚜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越冬寄主或以成蚜在温室内蔬菜上越冬或继续繁殖。5月份产生有翅蚜迁入瓜地。6月份虫口密度*,为害*重。红叶螨又名红蜘蛛,5月上、中旬迁入南瓜田,先点片发生而后扩散全田。高温低湿的6-7月危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亩用10%蚜虱净20克对水40千克喷雾;防治红叶螨可用扫螨净或克螨特。蚜虫和红叶螨并发田地可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