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的关键性管理技术

时间:2022-12-20 14:44:08 来源:网络 浏览:146次

芦笋是多年生蔬菜,*种植可连续收获10年~15年,从育苗开始到第三个年头进入正常产量采收期。在以后的数年采收期,每年产量的高低、芦笋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芦笋生长与产品的采收有别于其他蔬菜,每年产品收获期在4月份~6月份,这是由芦笋周年生长特点与加工厂加工时间决定的。产品采收期过后,新出的笋发育成地上茎株,开始营养生长,积累养分,为明年产量打基础。进入冬季,地上植株干枯,地下根群露地越冬。所以每年收笋结束后的夏秋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期培养健壮植株,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促进光合作用,积累养分是管理的主要目标。

1.采笋期的管理及时收获芦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收获1次,长到符合加工要求高度的芦笋,不管粗细一律割除。如不割掉,不合标准的细笋会继续生长、分枝,消耗大量养分,影响以后的出笋质量和数量。开始收笋前要适当浇水,收笋中期根据长势可适当补充追肥,这样可提高芦笋质量并延长采笋期。

2.采笋结束后的管理清除地面所有嫩茎,收白笋的地块在沟内施有机肥及磷肥,然后放垄,整平地面;收绿笋的要开沟施肥,开沟位置离笋垄20厘米。然后浇1次透水。

3.营养生长期的水肥管理此期是水肥管理的重点期,此期芦笋长势决定了来年的产笋量。此期分两次追肥,*在6月下旬,*在8月上旬。*次每亩20千克左右,第二次25千克~30千克,以氮肥为主,配合钾肥,追肥量可按长势和地力做适当调整。追肥方法仍然开沟施肥,并及时浇水,不能出现干旱现象。进入8月份,如每株茎数过多,可去掉细弱茎,每株保留8根~10根健壮茎即可,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状态,利于光合作用和病害的防治。

4.越冬期的管理冬季地上茎干枯后,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掉,也可粉碎做饲料。一般不要来年春季再清理,否则给病虫越冬创造了条件,不利于病虫的防治。连年下去,就会引起病虫害的暴发,造成严重损失。此外在地表封冻前浇1次越冬水。

5.病虫害防治芦笋病虫虽然较多,但近几年在芦笋产区造成损失,令生产者头痛的主要是茎枯病和十四点负泥虫。

茎枯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茎枯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初,也是芦笋旺盛生长期。发病株近地面茎上产生梭状褐斑,严重时连片环茎一周,病斑可侵入茎的木质部,茎顶枞丛叶干枯,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时可采用茎枯净,初发时涂株病部,流行时可连续喷药3次,间隔5天。另外在收笋结束时和越冬时用药液灌注根部土壤,每次每株不少于250克药液。

十四点负泥虫是一般资料的叫法,有关研究少见报道。据观察,成虫黄色,背有小点,硬壳,会飞,有假死性;株上成虫受震动后,掉到地面不动、不飞,而后又爬上植株取食。为害部位为芦笋嫩尖、笋尖鳞片、嫩枝表皮。初发生时多为无硬壳的稚虫,没有发现幼虫,可能为不完全变态。防治时要早喷药,流行时要连续用药。因其过冬多在株穴土中,所以可在冬季清地后和收笋结束后用药液灌根预防。

评论
评论
发 布

《芦笋的关键性管理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