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黄斑螟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2-12-20 14:49:40
来源:网络
浏览:152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茄子在景宁县迅速发展,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超过1300公顷,年总产量5.1万t以上。与此同时,茄子黄斑螟在本县呈加重为害趋势,影响茄子生产的发展,为此,笔者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发生为害特点 茄子黄斑螟又名茄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钻蛀为害茄子花蕾、花蕊、子房、嫩茎、嫩梢及果实,造成枝梢枯萎、落花、落果,影响产量。早期夏季为害茄果虽较轻,但花蕾嫩梢受害严重,造成减产;秋季多蛀食茄果,一个茄果内常有3~5条幼虫,茄果受害后果表面出现蛀孔,果内虫粪堆积,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此虫为害茄子等常造成“十茄九蛀”,虫果率高的达50%~85%,一般年份虫果率亦达25%~35%。 茄黄斑螟在本县1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早、中、晚熟茄子一般5月中旬至10月底为幼虫为害期,5月中旬至6月以第一代为害夏梢及茄果为主,7~9月以第二、三、四代幼虫为害最重,尤其第三代8月中下旬为害秋茄最烈。 2 生活习性 茄黄斑螟在本县以老熟幼虫结茧于残株枝杈、枯卷叶中、杂草根际及土表缝隙等处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活动,趋光性弱,具趋嫩性。成虫产卵有明显的趋蕾、嫩茄果和趋嫩性,卵散产于茄株的上中部嫩叶背面、花蕾、嫩茄果和嫩叶柄上(卵: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灰黑色,外形似水饺状,脊上有锯齿物2~5个)。初孵幼虫多在卵壳底部直接蛀入花蕾、花蕊、子房、心叶、嫩梢及嫩叶柄取食,造成花蕾、子房脱落(幼虫:低龄幼虫黄白色,老熟时多呈粉红色,各节均有6个黑褐色毛斑和2个瘤突,老熟幼虫体长15~18mm);三龄幼虫食害果实,茄果果实被蛀害后表面出现蛀孔,果内虫粪堆积常致腐烂,嫩梢被蛀害后上部枯死。幼虫老熟后爬出蛀害茄果外,在枝杈、卷叶、果柄附近或茄株的上中部中叶边缘吐丝缀合薄茧悬挂在叶片缝隙中化蛹(蛹:浅黄褐色,体长8~9mm,蛹茧坚韧,有内外两层,茧外形长圆桶形,灰褐色,长约35mm,宽约5mm,底部有透气口,茄黄斑螟虫在茧内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枯枝落叶,杂草及土缝内结茧化蛹。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17~35℃都能生长发育,最适环境温度为20~28℃,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90%。据观察,第2~4的全代历期32~51天,其中卵历期5~7天,幼虫历期10~15天,蛹历期10~15天,成虫历期7~12天。 3 近年发生较重原因 ①气候适宜 近年来,冬季较温暖,对茄子黄斑螟越冬有利,越冬存活虫率较高。5~9月是高温多湿季节,适宜茄黄斑螟的发生,是该虫的发生高峰期。 ②食料充足 茄黄斑螟的主要寄主有茄子、龙葵、马铃薯、豆类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早、中、晚熟品种混栽明显,不同海拔地区播种和结果差异大,食料丰富,有利其发生。同一田块植株生长不整齐、荫蔽、湿度大的发生较重。 ③天敌减少 茄黄斑螟的天敌有绒茧蜂、甲腹茧蜂和鸟类等。寄生蜂对茄黄斑螟幼虫和蛹的寄生率达50%以上。但不合理用药常造成过多杀伤天敌,促进茄黄斑螟发生。 4 综合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落花,修剪被害植株嫩梢,及时摘除被蛀果实,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减少虫源。 ②诱杀成虫 在茄子、豆类蔬菜面积较大地区,于5~10月架设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③药剂防治 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类型田,定期抽样调查茄黄斑螟消长动态,掌握在茄斑螟卵孵始盛期及时喷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1000倍液或20%绿得福1500倍液或0.36%苦参碱1000倍液或15%杜邦安打4000倍液或2.5%菜喜1000倍液或48%乐斯本15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喷到植株的花蕾、子房、叶背、叶面和茎秆上,喷药液量以湿润有滴液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