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根肿病
时间:2022-12-20 14:51:55
来源:网络
浏览:162次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其对白菜为害最重,其次是萝卜、甘蓝、花椰菜,对雪里蕻、菜薹等为害相对较轻。根肿病曾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目前,经过努力,已基本上被消灭。但近10年来,一些地区又发生为害,值得注意。 一、症状识别 根肿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发病初期,地上部为害症状一般不明显,只植株生长缓慢,在中午前后烈日下叶片萎垂呈失水状,但早晚又可恢复。后期叶子枯黄,严重时,植株枯萎而死。拔出病株,在根部可见到根部肿大,形成瘤状。其瘤子形状、大小与着生的位置有关。如在主根上,瘤子多靠近上部,比较大,呈球形或近球形,数量比较少;在侧根上的瘤子比较小,呈手指状或圆筒状,但数量比较多;而须根上的瘤子更小,呈球状,数量更多,常几个至十几个,甚至20多个串生在一起。肿瘤(尤其是大肿瘤)初期是表面光滑,后来发展为表面凹凸不平、粗糙,最后龟裂,容易受到其他杂菌(如软腐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散发臭味,致使菜株枯萎死亡。 识别要点:地上部分菜株在烈日下呈萎蔫状,而根部有不同形状的大小肿瘤,和根结线虫病明显的区别是:剖视比较大的根结(肿瘤),可以见到在病部组织里有许多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部,而根肿病肿瘤里则没有虫体。 二、发病规律 1.病原菌 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根肿菌属的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所致。休眠孢子囊呈球形或卵形,单胞、无色。休眠孢子囊萌发后产生出游动孢子。此孢子具有两根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2.侵染循环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根遗留在土壤里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在土中能存活6年左右。如果病株(包括病根)用来沤肥,未经高温腐熟处理,那粪肥也可带菌。第二年,田间可通过土壤、肥料、种子、雨水、灌溉水、昆虫、农具等传播。远距离还可通过带菌的种子和病苗调运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休眼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白菜的幼根或根毛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细胞内,以后病菌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和扩展,由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激发寄主薄壁细胞分裂和膨大,而在根部形成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肿瘤。最后,在肿瘤内的病菌又形成许多休眠孢子囊,根肿瘤腐烂之后孢子囊又落入土中越冬。 3.发病条件(1)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 病菌适应温度范围较广,9―30℃都能发病,但发病适宜的温度为19―25℃,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一98%。 (2)发病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土壤含水量达70%一90%时,最利于休眼孢子囊的萌发和游动孢子活动及侵入寄主。如果土壤含水量在45%以下时,很少发病。(3)发病与土壤酸碱度的关系 土壤偏酸性,pH5.4―6.5时,利于发病;若土壤偏碱性,pH 7以上时,则不利于发病。 (4)发病与栽培的关系 病地连作、低洼地和水田改旱作地会使病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