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2-20 14:52:36 来源:网络 浏览:111次
    近年来,由于滨州市连作大棚黄瓜面积的不断扩大,致使黄瓜根结线虫病发展蔓延速度较快,黄瓜死苗率不断增加,从而造成黄瓜严重减产,品质降低,已经严重影响了黄瓜生产。据2005年调查,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生棚室死苗率一般在20%~50%,最严重的毁棚绝收。    1 发生特点    此病仅发生于根部,尤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根部被害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形如鸡爪状,剖视其内部,可见病组织中有白色细小梨形雌虫埋于内。在根瘤或根结部上常常产生稀疏细小的新根,之后新根又被病染呈现根结肿大。发病后根系吸收、输送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形成弱苗,影响产量。重病株地上部分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变浅,不结实或结实不良。中午前后阳光充足,叶片则表现萎焉,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逐渐黄枯,甚至植株枯死。    2 发生规律    病原主要是根结线虫,称南方根结线虫,属植物寄生线虫。根结线虫一年发生5~10代,以卵和幼虫在根结中或遗落在土壤或粪肥内越冬。幼虫呈细长蠕虫状,成虫雌雄异形,雄成虫线状,尾端钝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mm×(0.03~0.04)mm,雌成虫梨形,每头可产卵300~800粒,多埋藏于寄主组织内,大小(0.44~1.59)mm×(0.26~0.81)mm,乳白色。在病虫存在的前提下,土壤盐分含量低,适合线虫活动,利于病害发生,连作大棚发病重。线虫靠病土、病苗、灌水等传播发病。土壤温度在25~30℃,土壤持水量在40%左右时,发病重。其不耐高温,通常在55℃左右经5分钟即死亡。根结线虫是好气性的,凡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的中性沙土,适宜根结线虫的活动,发病重。土壤潮湿、黏重、板结的田块,不利于根结线虫的活动,发病轻,连作地发病较重,连作期限愈长,发病愈重。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①清理田园。收获拔秧后必须彻底挖除病根,集中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切忌病根茬沤肥,或用病土垫圈沤肥。②轮作换茬。一种线虫一般在同科、同属或邻科、邻属中为害,所以有计划地进行远缘科、属间2~3年间轮作,如可与辣椒、葱蒜类等抗耐病较强的作物轮作,以减少损失,降低土壤中的线虫数量,可起到减少虫源作用,减轻下茬受害。③深耕翻晒。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cm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播前深耕深翻20cm以上,把可能存在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可减轻为害。上茬收获后,在下茬播种前应翻晒土壤,尤以病地更需要翻晒,使线虫暴露在土表而促使其死亡。根据线虫的致死温度为55℃(5分钟)的特点,以线虫病害发生的地块,待作物收获后土表覆盖地膜,暴晒7天左右,即便土表温度达到55℃的高温,1周左右的长时间也可杀死土壤上层的绝大多数线虫。④及时清除病残体。对于病死植株及时拔除,清理残根,并带出棚外进行深埋或烧毁,病坑用石灰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虫传播蔓延。也可夏季高温灭虫。⑤培育无病壮苗。选择无病苗,营养土育苗,避免有病史的棚土育苗,以利于培育无病壮苗。⑥合理施肥。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仅能够增强植株抗性,而且还可增加线虫天敌微生物,抑制线虫的生长发育。    3.2 化学防治 ①土壤药剂处理。播种或分苗前2~3周,土壤湿度大时,将滴滴混剂(D-D混剂)施入土层15~20cm,及时覆土熏杀,或用灌沟法,每亩按15~20L用量施入,熏杀时间1周以上。也可每亩用粉碎过筛的茶枯饼粉25kg、石灰25kg,将两者混匀后边撒施边整地灭虫。在定植前每亩可用3%米乐尔颗粒剂3~5kg,或10%克线磷颗粒剂1~1.5kg,定植前沟施入土壤,然后定植幼苗,效果良好。②药剂灌根法防治。发病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每株灌药250~500ml即可。定植后也可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每平方米1ml,稀释1000倍液灌根1~2次,间隔10~15天,防效良好。③撒施法防治。防治黄瓜根结线虫可用以下几种非熏蒸性杀线虫剂撒施:日本产福气多颗粒剂亩施2kg,美国产5%好年冬颗粒剂亩施3kg,江苏产10%益舒丰颗粒剂亩施1.7kg,浙江产5%紫丹颗粒剂亩施3kg。这些药剂均匀撒入棚室后,再开沟做畦,防效达64.1%~81.33%,且对作物无副作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这4种药剂。其他的还有3%米乐尔颗粒剂、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5%菌线威、5%或10%粒满库颗粒剂、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0%益舒宝颗粒剂、线虫净、线虫灵等皆有防治效果。    3.3 生物防治 线虫必克为纯生物制剂,施用后无残留,特别适合无公害黄瓜生产。每亩可在苗期用线虫必克0.5kg与营养土混匀后施用。在成株期每亩用线虫必克1~1.5kg与适当厩肥或干细土混匀后施入土中,防治效果较好。
评论
评论
发 布

《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