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辣椒苗期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时间:2022-12-20 14:53:29
来源:网络
浏览:121次
多年以来,我所在科研示范基地上栽培的杂交辣椒,亩产都在3500公斤以上,比传统主栽品种增值500多元。对杂交辣椒苗期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猝倒病: 1、识别:幼苗出土后,开始在胚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发展至绕茎一周,病部组织腐烂干枯而凹陷,产生缢缩。水渍症状自下而上继续延展,使幼苗子叶或幼苗还没有凋萎即倒伏于地,出现猝倒现象,然后萎蔫失水,进而干枯呈线状。条件适宜,病害发展极快,引进成片死苗。 2、防治:①选苗床。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灌溉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无病源的田块,并施足腐熟堆肥作基肥。②土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灵,每平方米用药量8-12克,先将药粉与适量细干土混拌均匀,然后用药土量的1/3撒入播种沟沟底,其余2/3药土盖于播下的种子上面,最后覆土,完成播种。③抓管理。种子播种前用55℃温水浸泡10-15分钟,经催芽后播种,提倡营养钵草炭土育苗,或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搞好苗床防冻保温,注意通风透光,保持适宜湿度。一般空气温度要求20-25℃,土温为16-20℃,同时保持温度平稳,增强光照,实行小水勤灌。④巧喷药。出苗后在晴天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药剂要喷得早,见有零星病苗就应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3次。 二、立枯病: 1、识别: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长圆形至椭圆形,明显凹陷。病斑横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出现缢缩,根茎部逐渐收缩干枯。开始病苗白天出现茎蔫,晚上至翌晨能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萎蔫不再恢复正常,并继续失水,直至枯死。立枯病病部菌丝不明显,而猝倒病幼苗倒伏后,病部菌丝茂密成层,是两病区别的特征。 2、防治:与猝倒病相同。 三、灰霉病: 1、识别:叶片发病,由叶缘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斑初呈水渍状,边缘不规则,后呈茶褐色。茎部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危害,病部淡褐色,表面生灰色霉层,往往引起病部上端茎叶枯死。结果期发病以门椒和对椒为多,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形成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凹陷腐烂。 2、防治:①控温湿。选地势较高,易排水的地块做高畦育苗。苗床不可过湿,不过度密植,以培育壮苗,棚内保湿,适当延长加温时间。3月前每天上午要保证了3-4小时以上,将温度保持在20-25℃。下午可多放风,以降低夜间湿度。育苗期和定植期适当控水。开花后则需加大浇水量,浇后应及时放风排湿。②抓栽培。收获后和种植前应清除棚内病残体,定植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疏花、疏叶。结果后增施磷钾肥。提倡小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推行滴灌技术,控制湿度。③巧施药。定植前用7%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1公斤,对棚膜、地面、墙面进行喷粉。栽培后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可用50%多克粉尘剂,每667m2喷粉1公斤,7天左右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