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秧病在播种后几天发生 水稻烂秧病症状
水稻烂秧在早春低温的年份发生比较普遍,严重时候不仅损失种子,引起缺苗,贻误农时,拖延栽秧期。烂秧是水稻秧苗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那么,水稻烂秧病在播种后几天发生呢?水稻烂秧病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水稻烂秧病在播种后几天发生烂种、烂芽一般发生在“现青”出苗之前,死苗发生在“现青”出苗以后,特别是在二、三叶期比较严重。水稻烂秧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生理性烂秧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淤籽、露籽、跷脚、倒芽和黑根等;病理性烂秧是由真菌引起的,开始时零星发生,以后迅速向四周蔓延,严重时出现整片稻秧死亡。
水稻烂秧病症状1、烂种
烂种指播种时已丧失发芽力的种子。包括催芽前就已丧失活力,但由于催芽技术不当而丧失生活力以及发芽势弱,在催芽过程中未能及时萌芽等。这些种子播种后,变色腐烂。烂种一般纯属生理性因素所引起。
2、烂芽
烂芽是指催芽后播种的芽谷,播种后不完全叶伸出(俗称冒青)期间的根、芽死亡现象。烂芽又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种:
生理性烂芽: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淤籽,即指芽谷全部陷入泥中,芽鞘无法伸长,久后腐烂。露籽,即指芽谷暴露土表种根久久不能入土,根、芽受日晒和温度的变化等影响而萎薏干枯。跷脚即种根不断伸长,但不能扎入土中,芽谷一端被抬起,最终干枯死亡。倒芽,即只长芽而不长根,芽鞘与鞘叶徒长,头重脚轻,倒于土面或浮于水面。钓鱼钩,即根、芽生长不良,幼芽黄褐色卷曲成鱼钩状,最后枯黄。黑根,即根芽受毒害种根和“鸡爪根”发黑腐烂,幼芽逐渐枯萎。
传染性烂芽:根据症状可分为绵腐型和立枯型。绵腐型烂芽主要发生在水育秧田中,或在潮湿通气秧田中遇持续低温阴雨而使秧田积水时偶有出现。最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呈放射状地长出白色绵毛样的菌丝体和孢子囊,以后常因氧化铁沉淀或藻类附着上面逐渐变成士褐色或绿褐色,幼芽逐渐变黄褐色枯死。
立枯烂秧是水稻烂秧中的重要类型,开始时零星发生,后迅速向四周蔓延,严重时成丛、成片死亡。主要发生在湿润通气的秧田中。最初在根、芽基部呈现稍带水渍状淡褐色斑,随后以根芽基部为中心长出白色绵毛样菌丝体平贴于土表,并很快变成土褐色,也有一些长出白色或淡粉红色霉状物。幼芽基部多软弱,易拔断,最后幼芽和幼根变褐、扭曲、腐烂。
3、死苗
死苗是指第一完全叶展开以后的幼苗死亡。在早稻二、三叶期常易发生,以旱育秧最为严重,湿润育秧次之,水育秧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