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桃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
时间:2022-12-20 15:04:06
来源:网络
浏览:119次
上世纪90年代,我县日光温室桃发展很快,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几年,各地温室桃面积不断增加,产量迅猛增长,加之人们“重产量、轻质量”,导致桃价格大幅下滑,经济效益大幅降低。因此,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效益是促进设施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总结我县多年温室桃生产经验,针对影响温室桃果品质量的原因,提出以下八项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 要得到市场的青睐,获得高效益,选择优良品种是根本。选择果个大、着色好、果肉硬、耐贮运和极早熟或季节差价大的品种。在栽培上表现较好的油桃品种有超红珠、东方红、丽春、中油5和双红;毛桃品种有乐林早红、大京红、早凤王、沙红和春雪等。对劣质品种的一二年生幼树,如春蕾、阿姆斯丁、早红艳等进行高接换头。 二、规范建造温室。提高光能利用率 日光温室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至多有40%~60%,因此,要规范、合理地建造温室,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建温室时首先应考虑方位角,应设计成坐北朝南,在我县建温室要偏西5°~10°,这样既有利于夜间保温,又能延长光照时间,提前获得有效活动积温,能够提早3天~5天上市,增加市场竞争力。 屋面角的设计,要求前沿底角60°~70°,中部与水平面夹角30°,靠近脊梁处与水平面夹角10°,这样设计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对于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旧棚改造,一般把脊高提高到3米左右,缩短跨度在7米左右,才能保证上述采光角度。 选择透明度高的聚氯乙烯无滴膜,每年换新,并经常清洁棚膜,保证透光度。 三、改变施肥种类和方式,增加有机肥的投入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到温室桃的果品质量,而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我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加上长年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条件逐年恶化。 改变施肥种类,减少化肥使用量,大力提倡使用腐熟的畜禽粪等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氨基酸肥、腐殖酸肥、祥生牌长效活性有机肥等,从根本上改变土壤通透条件,增加有机质含量,改进果品质量。 改变施肥时期和方式。除秋施基肥外,在萌芽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采果后也要以有机肥为主,开花前后不再追肥。在果实发育前期施入含N、P为主的有机肥,后期施入以P、K为主的有机肥,采果后施入以N、P为主的有机肥,加适量化肥。可采用开沟浅施、地面覆盖施或随水冲施,改变传统的深施和穴施的施肥方式。 根外追肥,即叶面追肥,在生长期每隔7天~10天,喷300倍尿素或300倍磷酸二氢钾液,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并且保证树体在整个生长期不脱肥。 四、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的粮食。温室处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树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后,若外界不能及时补充,常常会使温室内二氧化碳不足,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温室内要补充二氧化碳。 施固体二氧化碳肥法:每个50米~70米长的温室,在果树展叶前5天采用开沟浅施的方法,一次性施入40千克~50千克二氧化碳肥,可持效90天。 化学反应法:顺棚走向每隔7米左右在棚架上挂一个塑料桶, 向桶内先装入1千克25%的稀硫酸,每天上午日出后1小时~2小时内向桶内加入80克碳酸铵,连续加入5天,如发现加碳酸铵,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硫酸已反应完毕,应倒掉残液,重新加入稀硫酸。注意在阴雪天不要再加入碳酸铵,以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树体中毒。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补充二氧化碳,晴天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600毫克/升~1000毫克/升,阴天500毫克/升~600毫克/升,低于这个数值,就要补充二氧化碳气体。 五、精细花果管理,控产提质增效益 花果管理是温室桃生产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果品质量的主要环节。 授粉树的配置:一般有花粉的品种要求最好栽植2个品种,能够起到互相授粉的作用。对没有花粉的品种,要与其他品种按1∶1的比例隔行或隔株栽植。 授粉时可采用人工授粉,要求每天至少一遍;也可采用放蜂授粉,要求每个温室1箱~2箱,在开花前3天~5天放入温室内,以提高昆虫的访花能力。 花后15天进行第一次疏果,将密挤果、病虫果、双胎果和向上生长的直立果全部疏掉,对生果去掉一个。第二次疏果也叫定果,在花后4周~6周进行,按大型果10厘米~12厘米、中型果7厘米~8厘米、小型果5厘米~6厘米留一个果的距离定果。壮枝上适当多留果,弱枝上少留;角度小的枝条上多留,角度大的枝条少留;树体上部多留,下部少留;中部外部多留,内膛少留;这样既可以提高优质果率,又能达到以果压冠,平衡树势的目的。 六、抓住关键时期,合理调控温湿度 花期:此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不超过24℃,夜间低温7℃~8℃,如果连续阴雪天,温度过低,就要进行人工补温,方法可采用点燃蜡烛,点煤气灶或点酒精灯法,保证温度在正常范围。湿度控制在40%~50%,如果湿度过高可以在温室内撒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湿;如果湿度过低,可结合花期喷硼砂或地面洒水来提高湿度。 果实着色期:白天高温在25℃~28℃,低温10℃~12℃,保持温差在15℃以上,湿度控制在60%~70%。在生产中,可采用日出前或日落后向树体喷水的方法,既增加了湿度,又加大了温差,能够促进果实膨大和着色。 除了这两个时期,其他时期也要严格执行温湿度的规定,保证桃树正常生长。 七、控制有害气体,提高果品质量 温室内常见的气体有氨气、亚硝酸气体等,这些气体超标会造成化果、掉果和树体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有害气体的产生,一是施用了未腐熟的有机肥;二是土壤中大量施用氮肥,特别是常年施用带硝酸根的化肥;三是土壤通透性差。要预防上述气体的产生,需禁止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和大量氮肥,经常通风换气。 八、综合防治病虫,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温室内病虫害较少,又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病虫害具有可控制性,因此,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配合化学方法防治。 农业防治:如及时剪掉病枝病叶,清扫棚内,每年翻树盘,农家肥腐熟消毒后施用等,可消灭部分病原菌和害虫。 物理防治:对白粉虱和有翅蚜进行黄板诱杀;对卷叶蛾、桃蛀螟成虫用黑光灯诱杀。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倡使用绿色无公害的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进行病虫害防治,如灭幼脲、Bt粉剂、农抗120、多抗霉素等,并严格执行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改喷多效唑为人工控冠成花:旺树、壮树可在7月上旬和7月中旬断根两次,中庸树只需在7月上旬断根1次,弱树不断根。这种方法可有效控制树势,促进成花,避免使用多效唑造成的对土壤和果实的污染,这也是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