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优7889(水稻)

时间:2022-12-20 15:08:30 来源:网络 浏览:124次
    【基本情况】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从改良三系不育系品质入手,育成优质不育系T78A。用它与早恢89配制的杂交组合T优7889,具有杂种优势强、米质优等特点,为2001年福建省早稻优质米招标会上的中标组合。    利用具有互补性状的保持系龙特浦B、地谷B和珍汕97B进行复合杂交选育优质保持系,再通过与珍汕97A测交、回交选育优质不育系。1992年春季在福州配单交组合龙特浦B/地谷B,秋季种植杂种一代,抽穗时用珍汕97B为父本进行复交。从复交几代开始选米质优、农艺性状好的单株为父本与珍汕97A杂交,并进行连续多代回交,于1997年育成农艺性状整齐、米质优、异交特性好、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系T78A。该不育系于2000年7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鉴定。      【特征特性】T优7889精米较透明,垩白小,品质优良。在福建早季种植的稻谷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精米率(73.0%)、碱消值(5.8级)、直链淀粉含量(21.0%)、蛋白质含量(9.3%)4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80.9%)、整精米率(58.2%)、粒长(6.1mm)、长宽比(2.7)、垩白度(3.8%)、透明度(2级)、胶稠度(5Om)7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经品尝,适口性好。为2000年福建省早稻优质米招标会上的中标组合,获福建省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资助,正在快速推广应用。    T优7889于1998年早季参加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品比试验,产量6.39t/hm2,居8个参试组合的首位,比对照威优77增产1.23%。1999年早季参加福建农林大学多点试验,在福州金山、莆田漏头和闽侯县均比对照威优77增产,增产幅度3.6%~11.8%。    T优7889于1999年参加福建省早稻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56t/hm2,名列第1位,比对照78130增产7.12%,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早季继续参试,平均产量6.88t/hm2,比对照78130增产8.61%,达极显著水平,名列第2位。2000年T优7889参加全国南方稻区晚柏早熟组区试,平均产量6.9Ot/h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3.04%,达显著水平。    2000年早季T优7889提前参加福建省生产示范,在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示范点各示范种植2.Ohm2,平均产量7.07t/hm2。在以威优77为对照的7个示范点中,T优7889平均比对照增产10.24%。    T优7889株高95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挺直,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后期青枝腊秆,转色佳。分蘖力中等,一般有效穗330万穗/hm2,穗长21~22cm,每穗粒数115粒左右,结实率80%,千粒重25g左右,产量6.75t/km2以上。    T优7889在福建作早稻种植,全生青期129d左右,比威优77长1~2d,与威优89相当。2000年在全国南方稻区晚拙早熟组区试中,T优7889全生育期115.7d,比对照汕优64早熟1.2d。    在1999年福建上杭稻瘟病病圃鉴定中,T优7889穗颈瘟1级,发病率3%(对照威优64穗颈瘟7级,发病率35%)。在1999年福建省早稻区试稻瘟病病圃联合鉴定中,T优7889叶瘟抗性指数为71.0%,穗颈瘟抗性指数为722%,田间稻瘟病抗性综评为中抗。多年试种未发现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危害。     【培育者】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种子总站     【地区及技术】在福建作早稻种植,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不宜太长,以25~28d为宜。秧田播种量以300kg/hm2为宜。    T优7889分蘖力一般,应适当密植,插植规格17cm×20cm为宜。穴插2粒谷秧,插基本苗75万~90万/hm2。    T优7889较耐肥,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分蘖成穗率。    不育系T78A柱头黑紫、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制种产量高,生育期与V20A相近。在闽北作烟后制种,母本T78A播始历期63d,父本早恢89播始历期80d左右,父母本播差期18d为宜。    由于母本生育期较短,生长量较小,因此母本宜育壮秧、短秧龄,插足基本苗,保证较多的有效穗,提高制种产量。   
评论
评论
发 布

《T优7889(水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