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味菇及温室大棚栽培(下)

时间:2022-12-20 15:17:46 来源:网络 浏览:227次
    3.接种培养 待料温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器接入菌种,每瓶菌种可接30~40袋(瓶)。接种后及时把菌袋移入干燥、阴凉、避光条件的室内养菌。菌袋培育期初秋常会出现高温气候,因此要及时观察袋温、堆温、室温的变化,做好疏袋散热,遮阳避光,防止高温为害菌丝体。发菌培养室温度控制不超26℃,空间相对湿度70%以下,防止地面潮湿。菌丝生长缓慢,加之袋口捆扎紧密,袋内缺氧时出现前端菌丝短而齐,呈绒毛状,严重时出现黄色抑菌线,停止延伸。这时应将袋口扎绳松动或在距离菌丝前沿2厘米处打孔通气。待菌丝走满袋后,再扎紧袋口。培养35~40天,菌丝走到袋(瓶)底后,再继续进行后熟培养30~35天。当菌丝由稀疏转为浓白,形成粗壮的菌丝体,料面出现白色粒状,并分泌浅黄色的色素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整个发菌培养的时间,在适宜环境下需要65~70天。    4.出菇管理 将生理成熟的菌袋搬到野外温室或大棚内,排放于架床上,转入出菇管理。    (1)增氧。菌袋上架后应解开袋口,瓶栽的去掉覆盖物,使氧气透进菌丝体。栽培房棚加强通风,更新空气,并喷雾空间,使相对湿度达85%。    (2)搔菌。打开瓶口或袋口的封盖物,用抄种耙或搔菌机搔去料面四周的老菌丝,形成中部略高的馒头状。使原基从料面中间残存的菌种块上长出,并长出成丛的菇蕾,促使幼菇长成菌柄肥大、紧实、菌盖完整、肉厚的优质菇。搔菌后在料面注入清水,2~3小时后把水倒出。这是一种干湿刺激诱成原基形成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搔菌后菌丝由纯白色转至灰色,先在料面出现一层薄瓦灰色或土灰色短绒,这一色变称为转色,在适宜条件下历时3~4天。    (3)催蕾。当出现原基时,空间相对湿度要求85%,可在瓶袋口覆盖的报纸上喷水保持潮湿,同时降温到13~15℃,并以8~10℃的温差刺激;同时给150勒克斯光线照射。经过10~15天的管理,料面即可出现针头状灰褐色菇蕾。    (4)育菇。菇蕾出现后及时揭去覆盖的报纸,温度控制在15℃左右。并向地面和空间喷雾化水,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室内湿度保持在90%左右。早、中、晚各通风1次,保持空气新鲜。光照度500勒克斯,每天保持10小时光照菇质最佳。经10~15天管理,当菌盖直径长至2~3厘米,菌膜破裂时即可采收。整个生产周期为4个月左右。生物转化率100%。
评论
评论
发 布

《蟹味菇及温室大棚栽培(下)》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