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山药栽培现状
时间:2022-12-20 15:11:07
来源:网络
浏览:176次
山药为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 Thunb.)的块茎。我国山药栽培历史悠久。山药药食同源,其质地细腻、肉色洁白,营养丰富。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益精的功用。 我国山药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等丘陵及浅山地区,主产于河南的温县、武陟等地。徐州以盛产山药而闻名,由于广泛和长期的栽培,形成了众多地方品种和品系。 1 地理条件 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是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徐州地处暖温带,属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全年平均气温为14℃,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年降水量为900mm左右,无霜期200~220天,年日照时数2100~2360小时。地貌为黄河冲击平原(黄河故道),地势高而平坦,地面海拔为34.5~48.2m。沙壤土层深厚,透气透水性好,适宜根茎类药材和蔬菜种植。 2 栽培模式、分布与产量 采用政府引导、先期基础投入、企业为龙头、以加工带动种植的模式。境内有多家加工企业。2004年黄淮地区山药栽培面积已超过2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徐州市郊、铜山县、丰县市和沛县。 3 栽培品种 徐州地区目前主要栽培花籽山药、日本白山药、铁棍山药3个品种。花籽山药为地方传统品种,日本白山药是近年引种并用于出口加工的新品种,铁棍山药正处于引种扩繁阶段。前二者主要为食用和产品的出口,后者还可药用。 3.1 形态特征 3.1.1 花籽山药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可长达1m多,表皮粗糙,黄褐色,断面干时白色。茎白绿色,无棱,常有少量紫色纵向条纹,右旋,无毛。单叶,茎下部为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少数3叶轮生;叶片长4~8cm、宽3~5cm,基部宽心型,边缘3深裂,中裂片披针型,顶端渐尖,侧裂片耳状、长圆形。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4~6cm,下垂,1~2个着生于叶腋,偶尔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较短,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圆形,长1.8~2.2cm,绿色,成熟后发黄。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8~9月,果期9~11月。 3.1.2 日本白山药 茎绿色。块茎表皮光滑,须根很少。基部叶片圆心形,长5~10cm、宽5~9cm,中、上部叶片三角状卵心形,长4~8cm、宽3.5~4.5cm,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深波状;不开花。 3.1.3 铁棍山药 茎有棱,表面密布紫色条纹。块茎长一般小于1m,表皮光滑,棕黄色,顶部淡红色,须根。叶片长4~7cm、宽3~5cm,边缘3浅裂。雌花序长8~18cm,1~2个着生于叶腋。蒴果肉质,三棱状圆形,长0.9~1.2cm、宽0.8~1.2cm,外被白粉。 3.2 不同品种品质比较 不同品种在长势、抗性、产量和产品化学成分含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表1。 4 发展建议 4.1 利用我国丰富的山药种质资源,优化当地栽培品种。根据产品的用途定向筛选、培育专一性品种(系)。针对当地山药主要用于出口速冻产品加工的传统,定向筛选水分含量少、色白、黏度高的新品种(系)推广栽培。 4.2 生产模式规范化、节约化、标准化。目前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根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企业的要求在生产中并不能真正得以实施,例如有机肥的使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最终影响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4.3 立足科技,加强终端产品的开发,建立地方品牌,提高产品的价值,以产品和市场带动生产。 表1 山药不同品种品质比较 品种 生长势 抗病性 鲜重(g) 块茎长(cm) 产量(kg/公顷)水溶性多糖(%)总氨基酸(%) 黏度 花籽山药 弱 弱 1650~1905 120~160 79100 2.18 1.15 29 白山药 强 弱 1100~1300 90~110 68600 1.22 1.37 44 铁棍山药 强 强 450~900 60~120 57500 2.46 2.71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