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中的不等式的求解
时间:2022-12-20 15:11:40
来源:网络
浏览:115次
在察看会员棉田与棉农交流中,我发现不少棉农在棉花种植上存在不少误区,把本来属于不等式的东西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是等式,直接影响了棉花的产量。 一、棉株高≠产量高。现在有不少地块棉株齐胸深,甚至走进棉田不见人。加之密度偏大,造成棉田荫蔽严重,蕾铃大量脱落,下部烂铃又多,养份没少浪费,产量极不景气。棉株达到齐腰深再好不过,要知道棉株的高低和产量的高低是不成正比的。 二、化控≠不让棉株长。棉花一生要化控四次以上。而第一次化控是塑造理想株型的关键之举,是四次化控中的重中之重。一般在6月20日前后进行。而此时提醒棉农喷缩节胺时,不少人很不情愿,总是把化控与不让棉株长划等号。化控应掌握的原则:前轻后重,轻控勤控,少量多次。尤其是第一次,要用“极微量”,使棉株壮而不旺,稳键生长。 三、去早蕾≠不爱蕾。自从使用地膜以来,棉株生长大致提早了一个节气左右。棉株的伏前桃大大增加。当提醒棉农去早蕾时,绝大多数棉农持否定态度。切记:不要或少要伏前桃,使棉株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才是我们管理棉花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适当稀植,留1-2个壮叶枝,去掉适量早蕾或剪去下部1-2个果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四、亩留株多≠亩拾花多。棉花留苗密度本来是依地力而定的。地力越肥,留苗越稀,密度越小,否则反之。不少棉农愿意把苗留得密密的,基至有的生地亩留苗也在3700株以上,好像苗越多就拾花越多似的。可棉花生长的结果,总与他们的愿望相反。 前几天,笔者在保定满城县参观了一会员的棉花。种的是欣抗4号,90厘米等行距亩留苗1800株左右,并且每株留有2至3个叶枝,当时每株已有40余个大铃,亩产估计700多斤籽棉不成问题,人家说要拿800斤以上。象这样,留苗密度稀,管理又方便,产量又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猛施肥≠猛增产。不时听一些棉农讲,为了棉花的丰收,每亩上了多少钱的化肥,比任何一年投资都多。可棉花却不好好长,还出现了严重的早衰。他们疑惑不解,甚至埋怨肥料买假了。问他们上的什么化肥,不少人上的是1:1:1的复合(混)肥(比如15-15-15或16-16-16),甚至有的只上了氮肥和磷肥,没有钾肥更没有其它微肥。殊不知,棉花是一种喜钾作物,棉花早衰,易得枯,黄萎病,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严重缺钾造成的。转基因抗虫棉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是3:1:4.5。可见钾肥是多么重要。我们施肥也要讲科学,如果某一元素严重过量的话,还会引起棉花发生一些其它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