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时间:2022-12-20 15:11:48 来源:网络 浏览:124次
   优质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选育成果显著。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承担的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优质、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选育",近日通过了专家验收。主要取得下列成果:1、育成并审定了“中棉所42”、“中棉所44”和“中棉所45”三个棉花新品种,其中,“中棉所42”为短季棉新品种,早熟不早衰,产量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6.37%;“中棉所45”为优质多抗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4”在抗旱耐盐碱上取得突破,在棉苗期水分下降为3%或在0.4%盐碱条件下,苗成活率80%以上。这三个品种纤维品质都优良,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2、针对棉花早熟早衰对产量品质的影响问题,通过对SOD、POD、CAT酶和ABA、IAA激素等生化物质遗传机理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棉花早熟不早衰的生化辅助育种技术,加快了丰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培育进程,并取得突破性成果,本项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已通过了成果鉴定,并申请了专利。3、这三个品种育成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使主产棉区的农业生产布局更加合理,麦棉、菜棉和瓜棉两熟套种方式更为科学。三个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404.6万亩,获社会经济效益3亿多元。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2”有望在黄河流域麦棉两熟棉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棉所45”已成为大幅度提升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品种,发展势头良好;“中棉所44”的育成,将有效缓解我国旱碱地区棉花品种短缺的矛盾。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7”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成功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7”,近日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取得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中棉所47”是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代表了我国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新水平。该品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和优异性状:1、基本特征。该品种全生育期133天,株型较紧凑,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色较深,株高95.5厘米,果枝始生节位6.9节,单株果枝数12.8台,单株结铃17.7个,单铃重5.6克,籽指10.4克,吐絮畅,易采摘,衣分42.6%,霜前花率94.9%,色泽洁白,结铃性强,早熟不早衰。2、丰产稳产性佳。2001-2002年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区试,平均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亩112.4千克和106.7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26.8%和31.3%,均居参试品种首位;2002年参加全国麦套棉生产试验,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1578.0千克和1452.0千克,比对照“豫668”增产21.8%和2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之首。该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最佳。3、纤维品质优。据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结果:2.5%跨长29.4毫米,比强度30.0cN/tex,纤维整齐度48.2%,麦克隆值5.05,伸长率6.7%,反射率73.4%,黄度7.9。4、抗病虫性强。枯萎病指10.5,黄萎病指22.3,对棉铃虫低龄幼虫致死性强,抗虫性好,抗枯萎、耐黄萎病。5、适应性广。该品种适宜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山东、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麦棉两熟棉区春播种植。该品种的审定,将有利于加速我国转基因杂交棉的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促进优质抗虫棉的生产发展,大幅度提高我国棉花产量和质量,对优化农业结构、提高植棉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评论
评论
发 布

《中国农科院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