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的防治与管理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4-07-13 12:00:47 来源:网络 浏览:1161次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的病害,喜高温和高湿环境。在温湿条件较高的7、8月份容易发生,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病害较轻。以下是玉米褐斑病的症状,以及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量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的病害,喜高温和高湿环境。在温湿条件较高的7、8月份容易发生,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病害较轻。以下是玉米褐斑病的症状,以及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量。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通常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表现出来。一般最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病斑常在叶和叶鞘交接处密集成行,呈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随着病情的加重,小病斑会汇集成大片,导致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鞘和叶脉上也会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后期,玉米叶片和茎上会出现无规则的大斑点,导致叶面组织坏死并裂开,进而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功能,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玉米褐斑病发病规律:在7、8月份,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阴雨天较多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在土壤瘠薄的地块,由于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叶色会出现发黄现象,病害也会发生得较为严重。因此,科学合理地施肥和培肥管理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玉米8-10片叶时是病害易发期,而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玉米褐斑病的防治:

 

防治玉米褐斑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对于早期发病的田地可以采用病害间作、轮作或间断耕作的方法,有利于病害的消减。其次,在玉米8-10片叶时应密切观察田间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应避免在前期过量施用氮肥而忽视磷、钾肥料的施用,因为这样会导致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使其更易感染褐斑病。

 

对于防治玉米褐斑病,常用的药剂包括吡唑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此外,可以采取合理的密植与疏植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日照条件,减少病害的传播。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将其深埋或焚烧,有利于减少病原菌的越冬量。另外,定期轮作、换茬有助于减缓病原菌的积累。同时,科学施肥、灌水和病虫害综合治理也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评论
评论
发 布

《玉米褐斑病的防治与管理方法有哪些?》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