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灰霉病症状及治疗,黄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时间:2024-06-20 04:55:09 来源:网络 浏览:2483次

黄瓜灰霉病症状及治疗,黄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发病规律:黄瓜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幼瓜及叶、茎。在雌花开败时花瓣上长出淡灰褐色的老层,致幼瓜脐部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被害瓜轻者生长停滞,烂去瓜头,重者全瓜腐烂。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淡褐色,形成大型病斑。黄瓜灰霉病是以病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越冬的分生孢子、菌丝、菌核成为次年的侵染源。病菌靠气流、水溅等传播蔓延。

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入侵,引起花腐烂,长出灰褐色霉层(菌核),病害向嫩瓜条扩展,最初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进而斑点扩大,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病部生灰褐色霉层。大瓜病部先发黄,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成淡灰色,最后腐烂脱落。病花落在叶面上,引起叶片发病,多产生直径为20~25毫米的大型枯斑,边缘明显,在高湿条件下产生灰霉。烂花烂瓜落在茎上,能引起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严重时植株死亡。

黄瓜灰霉病多从开放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毫米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黄瓜灰霉病由真菌侵染引起,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25℃,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持续90%以上。保护地内的低温高湿是诱发黄瓜灰霉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春季温度在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连阴雨时,或棚室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通风不及时,适宜病害发生流行,病害重;若温度高于30℃,则病害停止蔓延。黄瓜灰霉病一旦发生,迅速蔓延,短期内就暴发流行;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更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期。

该病由真菌灰葡萄孢侵染所致。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存活,并能在有机物上腐生,分生孢子由气流、流水和农事作业传播;病苗也是重要传播途径。在潮湿的环境下(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伤口、衰老器官或死亡组织等侵入,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范围2~31=

评论
评论
发 布

《黄瓜灰霉病症状及治疗,黄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