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常见病虫害与防治策略

时间:2024-06-18 15:57:41 来源:网络 浏览:1832次

油松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

油松作为我国特有的针叶常绿乔木,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点,常用于荒山绿化。但由于近几年气候干燥、缺乏雨水,病虫害得以繁衍,而病虫害会缩短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度、干扰其生长过程,这也给林木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因此,面对严峻的病虫害形势,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策略。

1油松常见病害及感染原因

1.1油松立枯症

1.1.1病症:油松幼苗非常容易感染此病,感染油松立枯症的幼苗在出土后一段时间,树体形成长条形状的褐色斑纹,且伴随年龄生长逐渐增大,最终导致油松幼苗根部皮层病变腐烂成红褐色。此类病症容易造成园圃中的松树幼苗大面积感染死亡。

1.1.2感染原因:油松感染病症的原因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侵染性菌类的侵害,如镰孢菌、丝核菌、腐酶菌等病原体共同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如土壤粘性过重、树苗周围排水系统存在缺陷、覆盖在树苗或树种上的土层过厚等。这些现象都是导致油松幼苗染病的主要途径。

1.1.3防治策略:(1)物理策略: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园圃进行种植,不可与容易染病的其他种类植物栽培过近,避免油松幼苗之间、油松幼苗和其他染病植物发生交叉感染。同时,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作为园圃所在地,完善地块周围的排水灌溉系统,平整园圃,避免土地高低不平形成低洼积水或土块过厚而漏风等现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平整土地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土块水分过多形成板结而降低油松的出苗率。(2)化学策略:幼苗发病初期可使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悬浮液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淋,而在幼苗出土后,可喷洒1:1:100的波多尔溶液或1:200的敌绣钠溶液。

1.2油松松针锈病

1.2.1病症:受到病菌感染的油松的松针容易枯黄脱落,该病会减缓油松新萌发的牙梢生长速度,甚至自树冠下部逐渐枯死。

1.2.2感染原因:油松松针锈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黄檗鞘锈菌,成熟的病原菌的孢子依靠风雨进行传播。孢子可侵入油松松针的气孔并逐渐增殖,少量子器将在病松针上越冬,在次年春天大量萌发成性孢子器,并出现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侵染黄檗,最后形成冬孢子堆。

1.2.3防治策略:(1)物理防治:选择油松培植园圃时避免与黄檗林混合,且距离保持在2km以上,尽量铲除油松林周围的寄主黄檗。(2)化学防治:每隔15日喷洒1次药剂,如1:1:100的波尔多溶液,0.3~0.5°Be石硫合剂,1:200的敌绣钠,1:800倍粉绣宁,1:500倍退菌特等药液。一般会在8月中旬病情容易爆发的时期喷洒油松,而6月下旬时应该喷洒黄檗林,预防交叉感染。

1.3猝倒病

1.3.1病症:感染该病的幼苗刚出土便会呈现褐色的子叶端,由于幼苗时期的油松抵抗虫害能力弱,染病易死亡。

1.3.2防治策略:(1)物理防治:首先,种植油松幼苗的园圃应地势平坦,周围的排水系统良好,土地肥沃适合幼苗生长,品质良好的幼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更快,抵抗病虫害能力更强。(2)化学防治:播种幼苗前,采取合适的药剂配制有助于幼种生长的土层,多采取苏农6401、五氯硝基苯等药液与土壤混合配制;幼苗染病后,常喷洒波尔多溶液和迪克松等药剂,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能够明显抑制病请扩散。

1.4油松白粉病

1.4.1病症:此病会在新萌发的松针上覆盖1层白色粉末,使油松松针部位变得脆而硬,进而变成黄褐色直至死亡,严重影响油松的新芽及所结新果。

1.4.2防治策略:(1)物理防治:多对油松进行清洁工作,从源头上切断病原菌的侵染。(2)化学防治:可适量喷洒甲基托布津、苯来特等化学药剂。

2.油松常见虫害以及防治策略

2..1油松毛虫

2..1.1病症:春季3月下旬是油松毛虫开始活动的阶段,3~4年左右的幼虫会在树木底部、低矮的草丛、落叶层以及树皮的缝隙中越冬,此时油松的上树冠易受到越冬毛虫的蛀害。油松幼虫多在8、9月份严重危害树木的针叶,且由于油松毛虫分散广,活动区域大,易大面积蛀害树木。

2..1.2防治策略:(1)物理防治:及时消灭越冬的毛虫,清除越冬毛虫常栖息的落叶浅土层和杂草等,从源头上降低越冬毛虫繁衍的可能性。也可采取阻隔法,在秋季幼虫下树越冬前或春季幼虫返回树干前,使用涂抹毒性药物的纸绳或纸环对树干进行多圈捆绑,其防治效果好且操作简单。除此之外,还可以混交种植油松与阔叶林,及时剪除有虫枝干,并摘取虫茧,或是在虫害爆发时,组织工作人员人工捕捉,并与清除后的落叶集中烧毁。另外,可人工饲养幼毛虫的天敌赤眼蜂,保持其数量每667m2不低于60万只,其蜂卵可大面积寄居于毛虫体内,有效控制毛虫对松林的危害。(2)化学防治:按照11.25~15kg/hm2的规格喷洒1%安得利粉剂可有效防止幼虫生长。每667m2松林喷洒2250亿含量的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或喷洒含量在50亿/g的白僵菌菌粉,保证每667m2松林喷粉不低于15kg等策略均可降低松林的毛虫危害。

2..2松材线虫

2..2.1病症:长度仅为1mm的松材线虫对油松的危害性也不可小视,该虫体型呈蠕虫型,常寄居于天牛体内并借助天牛得以传播,繁殖速度惊人,极易导致油松死亡。由于松树染病初期仅通过外观难以察觉,所以,很难在感染初期进行防治。染病后,松树的蒸腾作用会随着树干内部树脂分泌减少而下降,最终使枝干变得枯脆易折,松针呈现红褐色,表皮至内层均变为深红色,最终死亡。

2..2.2防治策略:化学防治:幼苗感染初期,虽然外观并无明显变化,但仔细观察树干,会发现有天牛等甲虫侵蚀的明显痕迹。此时,应该及时通过清除寄主媒介的方式从源头上阻止松材线虫的扩散,可在松树根部土壤处浇灌一定剂量的杀虫剂或通过人工摘除的方式清除树干上的甲虫。此外,油松感染后,可改变杀虫剂的使用方式,常以向油松枝干注射内杀虫剂为主。

2..3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

2..3.1病症: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常出现在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以及油松主干和主侧根部位。大密度的虫害会使树干受侵染部位形成环剥形状,导致松树死亡。

2..3.2防治策略:(1)物理防治:首先,应该合理规划油松的种植方式,多于其他不易受病虫害侵染的树种混合培植;其次,由于害虫往往聚集在树干,以及伐桩的主根和侧根,因此应该及时处理伐桩或砍伐后留在原地的木材进行,并且在大小蠹进入休眠期或成虫羽化前,才可砍伐受到虫害侵染枯死或濒死的树木,但是大小蠹高密度聚集的区域不可进行采伐作业。(2)化学防治:第一时间将伐桩用塑料布覆盖并进行磷化铝熏蒸,杀死寄藏在伐桩内部的害虫;除此以外,将剥下的树皮火烧或喷洒2.5%菊酯类农药1500倍液、质量分数为40%氧化乐果乳油500~800倍液等药剂。最后,含有虫体的木材也应采用溴甲烷、硫酰氟或56%磷化铝进行长时间熏蒸杀虫。

3结语

油松林的防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充足的财政储备,对林木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教育。相关林木业部门也应该从长远出发,采取更适合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养护森林,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评论
评论
发 布

《油松常见病虫害与防治策略》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