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枣粘虫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枣粘虫是枣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常导致枣花枯死、枣果脱落,严重影响了枣树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为大家总结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解决该问题。
1、危害症状
对于枣树的花、叶子和过世来讲,幼虫的危害非常大。一般来讲,当幼虫蚕食叶片的时候,会将一片完整的树叶变成一个小包,然后蜷缩在这个小包之内,再从里面不停的打动和吃树叶,最后就是咬断花茎,然后使花蕾变黑和枯萎。幼虫在危害果树的时候,幼果一般会被咬的坑坑洼洼的,然后让树叶也变得脱落和不再黏贴。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毫米,翅展13-15毫米,体黄褐色,触角丝状,前翅前缘有黑色短斜纹10余条,翅中部有两条褐色纵线纹,翅顶角突出并向下呈镰刀状弯曲,后翅暗灰色缘毛较长。
卵扁椭圆形,长约0.6毫米,表面网状纹。初产时透明、有闪光,两天后变红黄色,最后为橘红色。
幼虫初孵幼虫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黄白色,逐渐呈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5毫米左右,头红褐色,胸、腹部黄色、黄绿色或绿色。前胸背板红褐色,分为2片,两侧与前足间各有红褐色斑2个。腹部末节背面有“山”字形红褐色斑纹。具臀栉,臀栉3-6根,以4-5根为多。胸足3对,褐色,腹足4对,臀足1对,近白色。
蛹长6-7毫米,纺锤形,初为绿色,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腹部各节前后缘各有1列齿状突起,末端有8根端部弯曲的刚毛。蛹外披白色薄茧。
3、发生规律
枣粘虫以蛹在枝干皮缝内过冬,每年3代,4月中旬开始越冬蛹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卵期约15天,4-5月间发生第一代幼虫正值枣树展叶期,幼虫集中为害幼芽和嫩叶,吐丝将叶粘合在一起幼虫居内为害,一头幼虫4-5天食坏一片叶,每头幼虫一生为害6-8片叶,大量粘叶在5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后即在卷叶内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第1代成虫。成虫产卵在枣叶上,每雌产卵约60粒,多者130多粒,卵期约13天,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第2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中旬,正值开花期,为害叶片、花蕾和幼果。第2代成虫发生期在7月间,第3代幼虫发生期在8~9月间,正值枣果着色期,危害叶片和果实。到10月份老熟爬到树皮缝内结茧在蛹内过冬。干旱年份危害严重。
4、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潜伏在枣叶背面或枣园内的其他植物上,夜间活动,对黑光灯趋性强。羽化后翌日即交尾,交尾后第二天开始产卵,卵多散产于枣叶正面中脉两侧,1片叶可有卵1-3粒。幼虫假如对枣叶造成危害的时候,就会使枣树的叶子都黏贴在一起,而且会使树叶被吃空,留下网膜状的样子。所以,一旦幼虫对枣花有了威胁,就会咬断花蕾,并且将叶丝也咬断,但是却不至于其脱落,然后再利用一些变色来使其果脱落和发黑。而且,幼虫在侵害枣果的时候,不仅会咬破枣果的皮,还会将幼虫卵停留在这些果肉的体内,使其变得发红,无法吸收营养而脱落。此外,由于风和雨水的作用,虫卵还会继续传播,要么在花苞内,要么在果肉内,要么在枣树皮上,都会生长,然后长成虫蛹。枣粘虫的生长和发育都要被气温所掌控,一般来说,气温在二十五摄氏度左右,是最利于产生虫卵的,但是,气温如果高于三十度上,那么虫卵就不会变得非常多,增长速度也会减慢。
5、防治方法
防治枣粘虫应狠抓第一代幼虫期的防治,因这一代发生较整齐,所以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同时,要搞好人工防治,以减少越冬基数。
5.1冬春刮树皮,消灭越冬蛹。枣粘虫越冬蛹以主干粗皮裂缝内最多,因此,在冬、春两季,刮掉树上的所有翘皮并集中烧毁,可消灭枣树皮下越冬蛹的80%-90%。主干涂白,并用胶泥堵塞树洞,均可消灭越冬蛹。
5.2束草杀蛹。在9月中下旬末代幼虫化蛹前,在树干或大枝基部束草环,引诱末代幼虫入草化蛹,翌春成虫羽化前解下草环和贴在树皮上的越冬蛹茧烧毁。
5.3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的特点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5.4枣树生长期开展生物防治。假如处于枣树生长的时候,为了防止农药对枣树的侵害,都可以用赤眼蜂和生物农药的方式来解决虫害,这样一来,既不会对枣树造成影响,也可以使环境不受到污染。等到了枣粘虫的卵期,还可以在释放几千只的赤眼蜂,大大提高其寄生率。然后还可以用生物农药的方式来有效消灭病菌,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止灾害的效果。也可用性诱剂诱捕法或迷向法进行防治。
5.5药剂防治。做好虫情测报,掌握各代卵孵化盛期,进行喷药,选用杀卵、杀幼虫效果好,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禽安全的25%灭幼脲3号等制剂(1500倍液)交替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速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30%氧乐氰菊乳油1000倍液每代喷洒1-2次,可有效的防治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