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滁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12-20 15:13:59 来源:网络 浏览:197次
    滁菊原名“池菊”,与浙江“杭菊”、河南“怀菊”、亳州“亳菊”统称我国四大名菊。滁菊不但作为花卉观赏,而且是名贵的药、茶两用佳品,清朝光绪年间,曾将“滁菊”列为贡品,故又称为“贡菊”或“滁贡菊”,目前已是我国原产地保护产品,皖东地区正大面积种植开发。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滁菊属菊科,为多年生宿根植物,株高60~110cm,茎直立基部稍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茎幼时绿色,成长后下部老根紫褐色。叶片互生,有细白的绒毛和明显的叶脉。叶片有4个深裂,每个裂片有4~8个小缺刻,状似锯齿。秋季“霜降”前后自茎顶开头状花序,其周如剑状,白花瓣,排列整齐,厚约3~9层,中央具管状花,为黄色,以头状花序作药用和茶用。    1.2 生长习性 滁菊喜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稍能耐旱,怕水涝,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尤其近花期。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pH值中性至微酸的土壤中生长较好。    2 种苗繁育    2.1 分株繁育 秋季采摘花朵后,将地上茎秆齐地面割除,其于挖出重新栽植在肥沃的大田里,或就地不动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浇水管理,4~5月当幼苗长至15~20cm高、木质化30%以上、茎秆呈紫绿色、直径0.3~0.5cm、有7~9片叶时全部挖出,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分成数株移栽;经室内组织培养脱毒繁育的苗株高达到20cm左右、须根有10条以上即可移栽。    2.2 扦插繁育 首先做好苗床,于4~5月份选充实健壮、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下端剪口斜剪成马耳形,摘除下端5~7cm范围的叶片,用1500~3000mg/kg吲哚乙酸蘸根,或每1万插穗用50g活性促根剂加50%多菌灵 50g浸根,随剪随蘸(浸)随插,按行距20~25cm、株距6~7cm插入苗床压实浇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约20天左右即可发根,经35~45天苗高20cm左右时可出圃移栽。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墒 移栽滁菊的大田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佳。栽前翻耕,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45%三元复合肥20~30kg作基肥,精细整墒,作宽130~170cm、高20~25cm、沟宽30~40cm的墒畦,田四周理好排水沟。    3.2 适时移栽 选傍晚移栽,栽时将菊苗顶端用手掐去1~2cm长的嫩梢头,以减少养分消耗、促其多分枝。一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0cm×40cm、穴深5~7cm挖穴栽插,每穴1株,栽后覆土压紧,随即浇透定根水。    3.3 田间管理    3.3.1 中耕除草 移栽前用43%蒜草净除草剂1000倍液喷洒,移栽活棵后尤其是雨过天晴要及时锄草松土培根,到现蕾前一般中耕除草3~5次,第一、二次宜浅不宜深,第三至五次宜深不宜浅,尽量不伤根,后期中耕要培土壅根,维护根系防倒伏,有条件的可用10.8%高效盖草能1000倍液防治禾本科杂草。    3.3.2 肥水调控 滁菊是喜润怕积涝的植物,生长期间若遇干旱可结合中耕培土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或结合施肥浇淡粪水来补充水分。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间应分3次追肥。第一次于移栽后15~25天,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水1000kg或尿素8~10kg对水浇施;第二次于8月中旬,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kg或三元复合肥20~30kg;第三次在9月中下旬,每亩追施人畜粪水2000kg或尿素10~15kg加三元复合肥8~10kg,有条件的在现蕾后期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2次。    3.3.3 科学打顶 当第一分枝有15~20cm时应及时摘去顶芯1~2cm,以控制株高,增加二次分枝。依次类推,一般打顶摘芯2~3次,到7月底前结束。    3.3.4 防病治虫 滁菊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叶枯病、花叶病、菊天牛、菊蚜和蛴螬等地下害虫。霜霉病、叶枯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防治2~3次;发现花叶病及时拔除病株并增施磷钾肥;对菊天牛、菊蚜和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敌杀死、吡虫啉、乐斯本等高效低毒安全农药防治。采花前20天停止农药使用。    4 采收干制    4.1 采收 滁菊以管状花(花心)散开2/3,花瓣展开呈玉白色,花蕊金黄色,真径约10~15cm时为采摘适期,一般在10月下旬始采,尔后每隔7~10天采摘1次,可采2~3次。采摘最好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否则容易霉烂、变质。    4.2 干制 一是将当天采摘的鲜花及时送至加工单位立即烘焙干燥;二是菊农自己将采收的鲜花用竹帘或草席摊晒于露天之下,晒到半干、花色转白时,再放在通风处阴干即可。
评论
评论
发 布

《无公害滁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