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斑潜蝇的防治

时间:2022-12-20 14:37:44 来源:网络 浏览:140次

病虫害图片

葱斑潜蝇的防治

葱斑潜蝇的防治

葱斑潜蝇的防治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学名 Liriomyza chinensis

【症状】 又名葱斑潜叶蝇,分布相当广泛,凡有葱属植物栽培的地区几乎都有发生。食害大葱韭菜洋葱大蒜等作物,以大葱和韭菜受害最重。幼虫在葱类植株叶组织蛀食,形成无固定形状和方向的蛇形潜道,潜道黄白色,道内充满黑褐色虫粪。幼虫多时虫道互相交错,融合成潜食斑。幼虫一般不转移危害,但为害小葱时可在一个叶筒内转移形成一段一段的分散潜道。受害叶片变黄并逐渐枯萎,严重地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产和品质大幅下降。危害韭菜多在韭白和心芽部分,有虫株腐烂枯死。雌成虫用产卵器在葱上刺孔,通过刺孔取食汁液。取食孔白色圆形斑点,多沿叶片纵向排列。

【病因】 成虫体长2~3毫米,体宽1~1.5毫米。头部黄色,短而宽。复眼大,椭圆形,黑红色,周缘黄色。触角3节,黄色,具芒状。胸部黑色,有绿色晕纹,两侧淡黄色。前翅膜质透明,翅脉褐色,后翅退化为平衡棍,黄色。3对足基节基部黑色,腔节蹦节黄色,附节先端黑褐色。腹部黑色,节间膜黄色或白色,腹部可见7~8节。胸、腹及足表面均布满稀疏刺毛。卵长约0.3毫米,长椭圆形,黄白色,产在叶片的叶肉里,产卵长

椭圆形。幼虫蛆形,体长约4毫米,淡黄色,无足。体表光滑、柔软/体末端背面有后气门突l对。体壁半透明,透过体壁隐约透见内脏。初孵幼虫乳白色,取食后渐变黄白色至色。蛹长约3毫米,宽约l毫米,褐色,略呈纺锤形,后部略粗,全体稍扁。前端可见2个前气门,后端可见1对气门突。

发生规律 葱斑潜叶蝇在我国各地1年发生4~15代不 等,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发生4~5代。以蛹在被害叶内或土壤中越冬。第一代幼虫危害阳畦育苗小葱,以后各代危害大葱。幼虫老熟后脱叶落地化蛹。5月上旬为成虫发生盛期。成虫活泼,善飞,晴朗 的白飞翔于葱和其他作物植株间,夜间或阴天栖息于叶端。雄成 虫将卵单产于叶片表皮内,孵化后幼虫在叶肉内潜叶危害。幼虫在 潜道内自由进退。6月份以后危害加剧,7~8月间盛发。危害一直 可延续到10月底。夏季气温超过35C时有越夏现象。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败叶,深翻,冬灌,以减少虫源。葱斑潜叶蝇只为害葱蒜类蔬菜,成虫迁飞能力不强,有虫地可换种其他作物。要铲除田间杂草,减少成虫栖息场所。

②药剂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至低龄幼虫期喷药防治。育苗葱田从4月下旬开始对越冬代成虫、1代幼虫进行重点防治,以压低当年虫源。有效药剂有0.9%爱福丁乳油2000液,

或 0.6%齐蛾素乳油1500倍液,1%阿维·高氯乳油1500倍液,或58%齐·柴乳油100倍液,或 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灭杀毙)5000~6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等。

评论
评论
发 布

《葱斑潜蝇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