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立枯病的防治

时间:2022-12-20 14:37:52 来源:网络 浏览:183次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发生在苗期出苗前后。初发病时在病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扩展绕茎1周后造成幼苗病部以上萎蔫,后逐渐枯死。病苗多立着不倒伏故称之为立枯病。湿度大时,病部生出蛛丝状浅褐色霉,即病原菌菌丝。立枯病病程较猝倒病长,扩展速度也缓慢,别于猝倒病。

【病因】

立枯丝核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抱子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有报道,无寄主存在时菌丝可腐生140天以上,由于该菌寄主范围广,一旦进入菜田,则较难根治。此菌在土表有时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借风传播至100m左右,落到寄主上几小时即萌发,4天后表现症状,但其产生机会少,作用不大。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菌丝生长温限6~40℃,生长适温为20~30%,尤以25~30℃生长最快。菌丝存活需要冷凉干燥的土壤。当土壤湿度维持在最大含水量的20%~60%时,其腐生能力最强,超过70%对基物的占领能力显著下降,高于90%其腐生定殖能力几乎完全消失,这主要是高湿有利于土壤中细菌对它的为害。但菌核的萌发需要高湿,一般相对湿度98%才能萌发,侵入也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自由水或近100%的相对湿度。土壤酸碱度对液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一般PH5.8~8.1病菌生长良好,小于PH4时生长速度才明显下降。

田间病害的流行还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寄主生长的土壤温湿度,如过高、过低的土温,黏重而潮湿的土壤,均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苗床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作苗床;如用旧床应进行床上消毒;使川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播种不宜过密,覆土不宜过厚。(2)加强苗床管理,看天气保温与放风,水分的补充宜多次少洒,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3)床土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95%恶霉灵原药精品1g对细土15~20kg拌匀,播前把药土的1/3撒在打好底水的畦面上,播后再将余下的2/3药土覆在种子上,做到上覆下垫,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每667平方米也可用30%苯噻氰乳油50ml,对水50kg,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黑根病并可兼防甘蓝类猝倒病。(4)药剂防治: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粉剂拌种,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2%恶·甲水剂500倍液、95%恶霉灵原药3000倍液。

评论
评论
发 布

《菜心立枯病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