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叶斑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又称假单胞蔓枯病或茎枯病,为害茎荚和叶片。苗期染病种子带菌的幼苗即染病;较老植株叶片染病病部水渍状,圆形至多角形紫色斑、半透明,湿度大时,叶背现白至奶油色菌脓,干燥条件下产生发亮薄膜,叶斑干枯,变成纸质状;茎部染病初生褐色条斑;花梗染病可从花梗蔓延到花器上,致花萎蔫、幼荚干缩腐败;荚染病病斑近圆形稍凹陷,初为暗绿色,后变成黄褐色,有菌脓,直径3~5毫米。
病原Pseudomonassyringaepv.pisi(Sackett)Young.eta1.称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杆状,极生一根至多根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大小0.58~0.82×1.11~3.28微米。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灰白色,圆形稍凸,边缘波纹状。细菌生长适温28~30℃,最高35~36℃,最低0℃,50℃10分钟致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细菌在豌豆、蚕豆种子里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植株徒长、雨后排水不及时、施肥过多易发病,生产上遇有低温障碍,尤其是受冻害后突然发病,迅速扩展。反季节栽培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株上采种。(2)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进行温汤浸种,先把种子放入冷水中预浸4~5小时,移入50℃温水中浸5分钟,后移入凉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3)避免在低湿地种植豌豆,采用高畦或起垅栽培,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