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时间:2022-12-20 14:38:41 来源:网络 浏览:143次

一、 黑粉病症状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侵染时间长,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苗期发病时,靠近地面的茎基部或叶片背面产生小瘤状物,茎基部黑粉瘤膨胀较大,严重时,可致使幼苗枯死。成株病害以雌穗发病危害*重,发病时果穗的上半部或个别子粒上产生瘤状菌瘿,严重时全穗形成畸形菌瘿,初为白色,以后渐变为灰色,后期形成白灰色至黑灰色的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发黑灰色的粉末(即冬孢子),冬孢子可立即萌发,进行再次侵染。河北省玉米黑粉病以成株病害为主,苗期发病较少。

二、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也是初浸染源之一。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利于病菌的浸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损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肥密植田往往发病较重。

三、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也是黑粉病防治必须解决的问题,种子管理及推广单位应严把种子质量关,防止黑粉病抗性较差的品种在我省的推广,同时结合黑粉病发生特点,做好品种布局工作,在黑粉病发生严重的地方,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尽快淘汰感病品种。作为育种单位,应加强抗黑粉病材料及品种的鉴定工作。

2、因地制宜,合理轮作

轮作是减少田间菌源量的有效措施,从黑粉病发病情况看,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明显较轻,因此根椐各地实际情况,合理轮作,避免多年连作。根据病菌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的特点,可以采用3年为一个周期的轮作。品种轮换也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避免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同一个品种。

3、 种子处理

带菌种子是黑粉病的主要侵染源,尤其是远距离的传播。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不仅能抑制种子所带病源菌,对种子萌发时,土壤带菌的侵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目前生产应用的包衣剂和拌种剂种类很多,应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药剂进行拌种,一般可用25%三唑酮乳油1000毫升,拌入25公斤种子,或用0.2%硫酸铜溶液拌种,也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可减轻危害。

4、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播种,播种时深浅适宜,促苗早发,减少感染机会。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增强品种抗性。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灌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感病阶段,保证水分供应。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伤和耕作机械损伤。田间出现病株时,前期及时拔除,带离田间深埋,后期及早割除菌瘿,以减少当年的再侵染菌源及次年的菌源。

评论
评论
发 布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及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