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是一种半种菌,属尖镰孢菌的黄瓜专化型。是由土壤传染、从植株根或根颈部侵入、在维管束内寄生的系统性病害(导管型枯萎病)。
一、发病症状
剖视病茎,维管束呈黄褐色至深褐色。土壤潮湿时,在根颈部有白色绒毛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幼苗期(幼苗出土后)两片子叶不均匀黄化,并萎蔫下垂,扭曲畸形,根和根颈处腐烂变褐,植株生长停滞,萎蔫枯死。开花结瓜期感染,初始时病株下部叶片退绿、变黄,以后出现中午失水萎蔫、傍晚又逐渐恢复的症状,如此反复,并往上部叶片发展,几天后,植株枯死。病株茎蔓基部纵裂,表面产生粉红色的胶质物及分生孢子层(病害较轻的植株,下部叶片的叶脉退绿,出现网状黄色斑痕)。有的植株出现半边枯萎、半边正常的现象,是由于植株的部分维管束受感染的缘故。
二、发病条件
枯萎病主要以菌丝、厚壁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及未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菌生活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病害主要靠雨水、灌溉流水、土壤耕作、种子、地下害虫、线虫传播。由于地下害虫、线虫为害,造成根的伤口感染,因此地下害虫多的土壤,发病较重。病害发生、流行程度取决于当年的初侵染菌量及如下因素:(1)由于病菌在土壤的积累,枯萎病发生与黄瓜连作的年限成正相关,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老菜区比新菜区重。(2)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灌溉排水不良、土壤冷湿、耕作粗放,对黄瓜的根系发育不利,枯萎病发生重。(3)施肥不足、缺乏有机肥及过多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发病重。(4)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生长,而利于病害发生,pH4.5~6的土壤发病较重,pH3.5以下、pH9以上的土壤不发病。(5)与品种、种质有关,易感品种发病重。(6)与土壤温度有关,土温在8~34℃间均能发病,24~28℃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轮作3年以上,苗床地2~3年改换1次。
2嫁接防治:由于黄瓜枯萎病一般不侵染或仅轻度侵染其它瓜类作物。因此,可把黄瓜和其它瓜类作物进行嫁接,如以黑子南瓜为砧木,其它黄瓜抗病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定植嫁接苗时,埋土应在嫁接口以下,防止病菌从嫁接口入侵。
3选用抗病良种,培育无病壮苗: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可减少病源入侵。
4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田间清洁:采取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增施磷钾肥、腐熟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力。每次采瓜后浇水追肥,以防植株早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根际周围的土壤用石灰消毒。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00~500毫克/公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0毫克/公斤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浇灌植株根围,每株用药液200~250毫升。重病地或苗床土播种前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以1∶100的比例配成药土,每亩施1.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