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砂培效果好
无土栽培甜瓜以其品质好、外观端正、着色均匀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无土栽培的经营成本高,要求有较高的栽培技术,使其发展受到限制。东莞市农科所从1993年开始探讨多种甜瓜的无土栽培方式,有水培、蔗渣栽培、锯末栽培、砂培等,其中砂培以其介质来源广泛、消毒彻底、经营成本低、栽培效果好而被快速推广。一、栽培设施的选择与配置1、大棚架大棚要求肩高在1·8米以上,总高度3米,以保证有足够的高度引蔓和较好的通透性利于降湿、降温。采用简易钢管遂道棚或自行建造均可。2、大棚覆盖材料覆盖材料要求透光性好,可采用玻璃、玻璃纤维、塑料大棚等。前2种材料的造价高,而且玻璃纤维透光率下降快,2—3年后就不适于甜瓜的栽培;采用无滴长寿大棚膜*为经济有效,膜使用期为1年左右较优,有些进口膜虽有多年的使用寿命,但1年后其透光率显著下降,造成甜瓜产量和品质下降。也有使用编织布的,但编织布受拉力的作用易破裂,涂层也易受破坏,使用寿命不长,且透光性较差。3、砂槽砂培法采用槽培。砂槽用两层红砖叠砌而成,深10—12厘米,内径宽为60厘米。6米跨度棚设3条种植槽,8米跨度棚设4条种植槽。槽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从水头向水尾微倾,坡降为0·25%。槽砌成后将槽内表土压平,铺上地膜以防漏水,然后填满砂,砂面要微高出槽面。4、灌溉系统采用开放式滴灌,不回收营养液。系统的安装应尽可能减少水头与水尾出水量的差异,确保每株瓜苗对应1个以上的滴头。滴头可直接装在毛管上,*是带有40厘米的微管,有利于调整间距以适应不同的栽培密度。二、栽培材料的选用1、育苗用材一般要求用人工基质,可直接用砂,也可以用消毒过的泥炭、锯末或其他混合物等。推荐使用岩棉钵育苗,苗生长好,移苗不损根,不需经过恢复期,效果极好。2、栽培用砂要求使用稍粗的不受污染的河砂。若是海滩采的砂,应用淡水洗盐后方可使用。一般用通常说的粗砂就可以取得好的栽培效果,*是粒径在1毫米以上的占60%以上。3、水源可用地下水、雨水及不受污染的农田灌溉水。由于砂的吸附性小,缓冲能力低,对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质不受污染,pH值为5·5—8·0,EC值小于0·3毫西/厘米,硬度小于15。三、栽培管理1、育苗①育苗时间华南地区1月中旬至9月中旬都是适播时间,年栽培3茬,第1茬播种时间不迟于3月上旬。②种子处理用40%的甲醛1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用清水洗净。把洗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30℃下催芽。③苗期管理用砂床播种,播后就用完全营养液浇灌,苗期保持砂床底部有一小积水层。岩棉块育苗,要将岩棉块摆在水平不漏水的槽内,用完全营养液充分淋透,保持槽内有2厘米的营养液层。用如泥炭等有机质播种,可以在播种介质中混入0·25%的15:15:15氮、磷、钾复合肥,第1片真叶展开前只淋清水,第2片真叶展开后用营养液浇灌。苗在第1片真叶展开后到2叶1心期为*的移栽期。由于早春气温低,日照少,育苗应在大棚内加小拱棚,并在小拱棚内加入人工光照,起到保温和加光的作用。晴天应揭去小棚膜。2、定植1条砂槽种2行,株距45—50厘米(视品种而定),每亩植株数1250—1400株。移苗时不可镇压,以免损根和压伤茎基。移苗后先用少量的营养液作定根水浇灌,然后开启滴灌系统供液。3、管理砂培厚皮甜瓜生长旺盛,叶片大,为了促进早熟,提高品质,采用单蔓整枝法。只在第10—15节间留2条子蔓,子蔓留2片叶打顶作为结果蔓。母蔓留20—26片叶后也要打顶。温室栽培的厚皮甜瓜要人工授粉,选择在第12节左右子蔓上的雌花授粉。瓜坐稳后要选瓜与定瓜,厚皮甜瓜一般都是每株留1瓜。4、病虫害防治甜瓜主要的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枯萎病的防治主要是在授粉后,用甲基托布津和瑞毒霉各50%,或百菌清和代森锰锌各50%,用水调成30—40倍的糊状液,再用毛笔等将药均匀地涂于茎基,每隔2周涂1次,2种混合药交替使用效果较佳。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要注意在栽培期间促进大棚的通风,尽可能降低棚内湿度,霜霉病的初发期可用克露750倍液或58%瑞毒霉500倍液连喷2次。白粉病发生时可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施,或用硫悬浮剂400倍液喷施,后者对有些品种会产生药害,要谨慎使用。甜瓜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美洲斑潜蝇、瓜亮蓟马等。红蜘蛛的防治措施是勤于检查,发现中心株个别施药,较普遍发生时全面施药。主要用20%虫螨光1000倍液、73%克螨特1500倍液、速螨酮3000倍液喷施。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方法主要用18%的杀虫双300倍液连喷2次,或用1·8%的爱福丁3000倍液喷施1—2次。瓜亮蓟马防治的主要方法是用18%的杀虫双300倍液、巴丹2000倍液或好年冬1500—2000倍液连喷2次。四、营养液配置与管理在营养液的配方上,可以用日本通用的配方:氮243毫克/升,磷41毫克/升,钾312毫克/升,钙160毫克/升,镁48毫克/升。也可以用日本的山崎甜瓜配方:氮201毫克/升,磷41毫克/升,钾234毫克/升,钙140毫克/升,镁36毫克/升。笔者采用的是在广东大面积推广采用的配方:氮237毫克/升,磷50毫克/升,钾341毫克/升,钙150毫克/升,镁43毫克/升。微量元素加铁3毫克/升,锰0·5毫克/升,硼0·7毫克/升,其他的微量元素锌、铜、钼、氯等根据灌溉水的成分施用,适量多加或少加。结果表明,这个配方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营养液的灌溉量要视苗的大小和天气而定。一般要求每日灌液1—3次,每次见砂槽底有一小积水层(约2厘米)止。小苗期、阴雨天,水分消耗少,1天只需灌液1次;睛天时的大苗,蒸腾量大,1天要灌液3次。总的原则是在全生长期内既要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又不能使槽内积水沤根。营养液的浓度管理也要视具体的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定。长期的阴雨天供液量少;早春气温、水温较低,营养液的浓度应适当提高,要求灌溉的EC值达3·0毫西/厘米。夏、秋的气温、水温高,每天的灌液量大,高浓度的灌液将使大量富余的盐分累积,可能出现盐害,应把EC值提高到2·0毫西/厘米。营养介质的pH值应控制在5·5—6·5范围内。灌溉液的pH值一般是6·0—6·8,但由于作物在吸收矿物营养的过程中,会使介质的pH值发生变化,要求要定期测定砂槽渗出液的pH值。当栽培槽渗出的pH值高于7·0时,应加酸调整。方法是直接在灌溉液中加酸(可以是磷酸或硝酸),使灌溉液的pH值达4·5左右。灌液1—2次后再检测砂槽渗出液的pH值。当渗出液的pH值低于5·0时,应加碱调整。直接在营养液中加碱比较难操作,容易因局部碱性过高而造成一些元素的失效,改用在砂槽表面撒少量的生石灰,每亩撒施12公斤,可以获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