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26#8220;芦笋癌症%26#8221;,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芦笋价格偏低,很多笋农放弃管理,茎枯病的发生比较严重,同时芦笋田中积累了大量病菌。2004和2005两年,阴雨天偏多,降雨量偏大,造成芦笋茎枯病大面积暴发,据统计,这两年芦笋减产都在40%左右。
一、芦笋茎枯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1、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原菌感染植株茎部,形成纺锤形的深棕色病斑,病斑梭形或短线形,周围是亲水的边缘,呈现水肿状。随后病斑不规则地扩展,逐渐扩大,中心凹陷,呈赤褐色,斑中*后变成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待病斑绕茎一周时,被侵染的茎、枝便干枯死亡。
2、发病规律 芦笋茎枯病的致病病原菌为天门冬茎点霉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株上或土中越冬。来年再由孢子器中飞出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耕作工具等多种传播途径,初次侵害嫩茎以后从成熟的分生孢子器中放出的孢子被雨水冲出,借气流及雨水反溅,对芦笋茎基部造成继发性感染。病菌于茎幼嫩时*易入侵,一般在嫩茎长出10天以内感染率*。在芦笋整个生长季节,病菌可进行10多次反复侵染。 病害在一年中消长可分2个阶段:一是病害扩展期,即开始发病的30-40天内。此期病株率尚低,病情发展缓慢;二是病害严重期,即发病40天以后。田间病株率达40%以上,此期约从7月下旬或8月份开始,此时笋丛逐渐变密,加上雨季来临,经病害发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而压低前期病情,对控制后期发病有很大作用。
二、芦笋茎枯病的发病原因 1、大面积种植抗性差的F2代品种: 目前我们种植的芦笋80%以上是F2 代的劣质种子。芦笋栽培的主要品种有UCl57F2、UC800F2、UC72F2等。这些品种本身的抗病能力很差,一旦环境适宜,很容易大面积发病。 2、清园不彻底: 目前多数农户都及时清园,但仍有部分农户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不及时。据调查铲除芦笋枯枝,并清出地外烧毁,真正做到了彻底清园,第二年发病仅占5%。不清园的,发病株率为58%。 3、气候条件适宜: 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3-26℃。在35℃以上或10℃以下,分生孢子不萌发。春季气温的高低与发病早晚密切相关。7、8、9月份高温高湿,正是芦笋营养生长阶段,也是病菌侵染传播高峰期。病株率基本是随降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每次雨后10天,田间就出现*发病高峰。 4、留母茎时机不合适: 芦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一个主要条件是雨水多,如果在雨季留母茎,大大增加了病原菌的侵染机会。 5、管理不及时,施肥不合理: 在雨季芦笋田要注意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氮肥用量过多,营养生长过旺,大部分笋农为追求眼前利益,重施N肥或只施N肥,使笋株生长茂密,茎杆细胞壁嫩而薄,病菌极易入浸.据调查施N、P、K三元素复合肥,发病株率仅占10%,仅施尿素,发病株率占58%。 6、过分依赖农药且施用不合理: 由于茎枯病可反复侵染,因此药剂防治一定要早,严格控制病原基数。目前多数农户重治轻防,见病才治,无病不防,造成防治上多用药、多费工,加大成本,而效果却不很理想。 在农药使用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用药单一,使病害产生抗药性。由于长期施用药剂单一引起病菌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防治效果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无效。二是用药不及时,虽用药次数不少,防治效果不佳。据试验雨一停就立即喷药,田间基本无病株,雨后没及时喷药,结果病株占37%。
三、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措施 1、农艺措施 药剂防治是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现在田间条件恶化,芦笋抗病能力低,病害猖獗,仅靠药防有时难于奏效,采用农艺措施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1)做好清园,减少病原菌数量是根本 彻底清园,减少病原菌数量可以起到60%以上的防治效果。做法是:每年11月份,当芦笋秧开始变黄后(不要等到茎秆变干),用铁锹或锄头,从地下5厘米左右将芦笋茎秆铲断,将芦笋秧远离芦笋田,进行处理(作饲料、燃料等)。在浇冻水之前,将芦笋田中散落的枯枝捡拾干净。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
(2)避雨季留母茎,减少侵染机会 把留母茎的嫩茎出土期与雨季错开,7、8月雨季坚持采笋,避免嫩茎感染,增加菌源。芦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一个主要条件是雨水多,所以生产上一般要求母茎留养初期有5天以上的晴好天气,这样就使病源菌的发生和传播失去了条件,不易侵染发病。
(4)加强管理,增强抵抗力 要适时中耕除草并及时清除病茎,控制笋田的母茎留量。在雨季芦笋田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平衡施肥是保证芦笋健壮生长,抗御各种病害的重要措施。在施肥上应遵循有机、无机、生物肥三结合,氮、磷、钾三配套的基本原则。催芽肥重N增P补K,复壮肥N、P、K齐攻,秋发肥轻N重P、K。据调查,按配方施肥的比N、P、K配比不合理的病株率降低60%,增产50%左右。
(5)巧阻断防侵染 防止病飞溅,进行田间铺草秸或覆地膜,避雨栽培。试验表明: 防止病菌飞溅,阻断侵染途径。试验表明:复地膜避雨栽培,可減少病害发生72.7%~77.1%、病指減轻 60.1%~62.2%。
2、药剂防治要防重于治,一定要早预防,严格控制病原基数,争取不发病或少发病。目前多数笋农重治轻防,见病才治,无病不防,造成防治上多用药、多费工,加大成本,而效果却不很理想。
(1)药浸种保幼苗 消除种籽带菌采用浸种处理。可用16%抑菌净2000倍浸种1天。苗床用土必须用500倍抑菌净(每亩施用120克)进行土壤消毒。另外针对幼苗组织幼嫩,抵抗力低而易染病的特点,在幼苗出土后可悬挂抑菌净进行空间熏蒸灭菌,1分地用30克,5-7天更换*。
(2)药涂茎保母茎 在留母茎时,一般在留母茎前3-5天用16%抑菌净500倍液浇根盘及周围的土壤,以杀死土中病菌,保护母茎免受侵害。出土后,对个别刚有发病迹象的嫩茎采用药剂涂茎处理,当留养的母茎长至5cm高时,即用2%抑菌净5-10倍液涂茎,隔天涂1次,连涂3-4次。
(3)勤用药常轮换 成株期笋丛不断增粗加密,笋田通风条件差,加之雨季来临,田间湿度大,正是病菌侵染的高峰期,也是重点防护期,无论有病无病,都应进行防治。在母茎分枝后,用1000倍抑菌净液喷施,隔2天喷*,连喷3-4次,放茎后用1000倍抑菌净液喷施,前期隔3-5天,后期隔5-7天喷*。一般掌握无病田块可喷保护治疗药剂,要取得药防效果须做到: ①一定要抓住嫩茎抽出期的极易感染时段用药。 ②喷药要均匀周到,间隔期宜短 ③*防治时间应在雨停后立即喷药。④避免抗药性产生,选用不同剂型的农药轮换使用。⑤*选用具有预防、治疗、铲除三大功能的16%抑菌净1000倍。
(4)休眠期要消毒 在清园后春萌芽前进行全田土壤消毒,可采用16%抑菌净可溶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其中一处喷施。 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必须彻底贯彻%26#8220;防控结合,全程监控%26#8221;的指导思想,降低菌源基数是基础,及时预防是关键。防病不见病,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