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籽南瓜的病虫害防治及采收
时间:2022-12-20 14:53:06
来源:网络
浏览:135次
由于吉林、黑龙江两省近年来籽用南瓜连年大面积种植,夏、秋两季多雨低温,病害有逐年加重趋势。目前,籽用南瓜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白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其中疫病经常给南瓜造成毁灭性灾,害,其次是病毒病和白粉病。随着籽用南瓜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现象严重,有些病害还会继续发生,必须提前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 1 病、虫害 1.1 疫病 南瓜疫病是南瓜生产中发生的最严重的病害,在南瓜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大面积枯死,果实腐烂,甚至绝产。疫病在南瓜生育期都可发生。 1.1.1 症状 伤苗发病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软腐,多呈暗绿色,常造成幼苗倒伏。成株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在病部可看到白霉。南瓜为匍匐茎,接触地面,茎部各部位可发生褐色软腐状不规则斑,蔓延迅速,湿度大时,病部也产生白色霉层,果实受害,初期呈暗绿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展至果实腐烂,果实上常密生灰白色霉状物。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32℃,最高生长温度为37℃。该菌致病力较强,寄主范围较广。 1.1.2 发病规律 土壤带菌是南瓜疫病主要初染来源;其次是病残体和未腐熟肥料,这些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及肥粪中越冬,第2年气候适宜时开始发病,并形成中心病株,然后随气流、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条件适宜情况下,一疫病菌经10~15天就会侵染全田,造成绝产。 1.2白粉病 是葫芦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南瓜生长的中后期。主要侵害部位是叶片,一般不为害瓜。 1.2.1 症状 发病初期,首先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长出圆形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大,白粉也越来越密厚,不久连成片,成为边缘不清楚的大粉白斑,后期布满整个叶片,以后呈灰白色,叶片逐渐发黄、变脆,最后叶片失去光合功能。茎和叶柄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但不及叶片明显。 1.2.2 发病规律 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必须在活的寄主上越冬。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保护地生长的挂类植物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或囊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产生吸器直接侵入表皮细胞。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由于再侵染频繁,往往在短期内造成大流行。产生孢子萌发温度较广,范围为10~30℃,以20~25℃最适宜,分生孢子的抗逆力低,30℃以上或-1℃以下,很快丧失存活能力。对湿度适应范围也较广,相对湿度降低到25%时,分生孢子仍能萌发。因此,天旱年份6~7月份发病较重。 1.3病毒病 在各类南瓜中都比较严重,因瓜类不同,病毒病表现的症状各有差异,主要有花叶型、皱缩型、斑型和黄化型等。病毒病中复合感染发生频繁。 1.3.1 症状 较复杂而且发病重。南瓜以皱缩型较为常见。一般表现在新生出的叶片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或出现沿叶脉坏死、蕨叶、裂叶或叶变小,呈鸡爪叶;叶及果面都不能出现花斑,果实多为畸形,或产生凹凸不平的瘤状物,严重时植株死亡。 1.3.2 发病规律 病毒病是由病毒浸染所致。病毒在南瓜、西葫芦上多为黄瓜花叶病毒、南瓜花中病毒和甜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产生范围广泛,可侵染200多种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除为害葫芦科作物外,还危害番茄、辣椒、白菜、萝卜等多种蔬菜及杂草。病毒在温室蔬菜、种子或杂草上越冬,第2年通过蚜虫传染;在田间也可通过农事操作时汁液传播,天气干旱有翅蚜虫发生多时,传播快。潜育期仅为了天,田间操作时,汁液摩擦传毒蔓延,所以该病很快在全田普遍发生。 1.4灰霉病 在南瓜、西葫芦上发生较重,是近年来发生的主要病害。 1.4.1 症状 雌花受害后,花瓣呈水浸状腐烂,继而向幼瓜发展,引起腐烂,不久干缩脱落。叶上产生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褐色,有轮纹,表面有灰色粉状霉。茎上很少发病,茎节偶尔发病时,病部灰白色,上有霉层着生,严重病斑可环绕1圈,上部萎蔫。病菌寄主范围广,除危害瓜类外,还危害茄子、番茄、菜豆、葱和韭菜等蔬菜作物。病菌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4℃。 1.4.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较耐干旱,能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由于该病菌寄主多,其他寄主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也成为菌源。第2年气候适宜,该病菌在田间靠气流、风雨、灌溉及农事操作等传播。病果、病叶和病花等部位产生的分生孢子在田间可重复侵染。病菌在适温条件下,浇水多、结露时间长及光照不足时发病重。 1.5菌核病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1.5.1 症状 叶片可形成褐色大斑,边缘不明显,上长稀疏白霉状物,易腐烂。茎基部发病,首先产生水浸状病斑,后扩大呈褐色,上密生白色棉絮状物。果实多从顶部先发病,湿腐状,扩大后长病部也产生白色棉絮状物,即该病菌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1.5.2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和种子中越冬。第2年温、湿度适宜时长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寄主的花、叶片、茎和幼瓜。病菌侵染最适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85%以上。发病时期多在早春或秋末。湿度大,尤其是阴雨天发病重。 1.6根线虫病 病害是由线虫侵染而致病。 1.6.1 症状 主要表现为病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小而黄。高温干燥天气,中午萎蔫,严重时后期枯死。拔出根部有许多瘤状虫瘿,多似油菜籽,表面粗糙,多在侧根、须根上。 1.6.2 发病规律 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春天,土温上升至10℃左右,越冬卵即孵化成幼虫,侵入植株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传播途径主要是病土、病苗和灌溉水,还有人、畜、农具也能携带传播。土壤温度20~30℃、土壤湿度40%~70%适合线虫繁殖。土温在27~30℃时,1个生长周期17天左右。土温超过40℃,线虫大量死亡。致死温度55℃,持续10分钟即可死亡。土壤湿度超过70%不利于线虫活动。地热高燥、疏松的沙壤土适宜线虫活动,多年连作地发病重。 1.7蔓枯病 1.7.1 症状 一般发生在茎、叶、幼瓜等部分。叶部受害,大多生在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呈“V”字型向内发展,病斑淡褐色或黄色,病斑轮纹不明显,上有黑色小粒点,后期病斑易破碎。蔓上病斑呈棱形或椭圆形,后软化变黑,溢出胶状物,后期病基干缩、纵裂。幼瓜期受害多为花器感染、软化,呈心腐症。在病部小黑粒点,即分生孢子器种子囊壳。 1.7.2 发病规律 该菌最适合发育温度为20~24℃,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即可感染多种葫芦科作物。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气温适宜时借流水、雨水等传播。一般从伤口、气孔和水孔入侵,以后病斑上产生的分子孢子扩大蔓延。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种植过密、平畦栽培、通风透光不良、植株长势弱的发病后病势发展蔓延快。 1.8细菌性叶斑病 1.8.1 症状 主要浸染南瓜叶片,开始表现为原形水浸状小褐斑,逐渐扩大成近圆形褐色斑,中间颜色浅,四周较深,严重时叶片枯死。 1.8.2 规律 该病多发生在南瓜幼苗后期,叶片自下而上蔓延。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 1.9炭疽病 1.9.1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为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暗褐色,圆形或长椭圆形斑,稍凹陷,高温时其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物。干燥时易龟裂。 1.9.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拟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产生分子孢子,成为初侵染源,潜伏在种子上的病菌引起幼苗发病。田间发病最适温24℃,空气相对湿度97%以上。分子孢子的传播主要靠风、雨。在瓜类重茬地发病重。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不良、氮肥过多及植株长势衰弱的地块,发病较重。 1.10 黑星病 1.10.1 症状 在南瓜上发生较少,多数发生在黄瓜上。此病害在南瓜整个发育期都可以产生,以幼苗受害严重。可为害叶片、茎、卷顶,以嫩叶和幼瓜受害严重,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受害出现正圆形病斑,后期病斑呈星状开裂。茎及果柄受害,病斑呈棱形,大小不等;黄褐色,中间开裂状;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瓜受害凹陷病部龟裂,呈疮痂状,病部停止生长。 1.10.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体在土壤或种子表皮内、外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在田间病菌靠风雨、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为90%以上。田间通风不良、密度大、潮湿多雨及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 2 防治方法 2.1 病害 2.1.1 选择抗病、耐病品种,同一种品种不要重茬。 2.1.2 选择地势高燥、不易积水的沙土种植,要远离村屯和蔬菜出,同时注意轮作 2.1.3 作床并用地膜覆盖,保持地块排水良好,合理密植,通风良好 施足底肥如氮、磷、钾复合肥及有机肥,后期少用或不用氮肥,可补磷、钾肥 2.1.4 播种前将种子用药剂拌种,如多菌灵、福美双混合剂、克菌丹,按种子质量0.3%的药量拌种后播种。在普遍开花期或发病初期采用“富硒康”白瓜籽专用液肥兑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或代森锰锌其中之一进行叶面喷施,病情较重可以了天喷洒1次,病情均可得到控制、治愈。 2.2虫罾 籽用南瓜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蚜虫及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乳油或敌百虫拌种,或拌毒土随口肥施下,其它虫害发生不太严重,可用溴氰菊酯乳油、敌敌畏乳油或乐果乳油兑敌杀死火速杀毙乳油按说明使用均可防治。 3 采收 籽用南瓜的采收,后熟和倒籽是丰产丰收的关键所在。籽用南瓜采收时间因品种、气候而异。早熟品种 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晚熟品种一般在9月下旬采收,具体根据当地气候情况而定。南瓜表面出现一层似蜡的物质,并有许多子瘤状凸起,手指甲掐不进瓜表皮时,表示已经成熟。一般是随成熟随采收,采收应带果柄,使果实耐储藏,并对后熟有利。过晚会产生病害及鼠害。采收后的瓜应放在冷凉、干燥的地方,不要堆积,使其后熟半个月至1个月。南瓜采收后并未停止内部的生理活动,子粒尚未饱满。冷凉的气候可以促进瓜内营养物质向种子内转移。经后熟的种子要明显比未经后熟的种子饱满。后熟时间也不宜过长,过长易造成烂瓜、种子褐变,从而降低种子质量。切瓜时一定要横切,以免伤种子。掏瓤时要注意不伤籽。直接把烂籽等单独加工晾晒、保管和分离,最好用南瓜籽分离机分离,每小时可分离500kg以上。分离后的瓜籽要用清水漂洗后晾晒。千万不要用手搓洗瓜籽,如搓掉外膜易粘各种赃物,变成脏板,影响质量造成经济损失。晾晒南瓜籽时最好采用窗纱,搭架上下通风,要时常翻动,直到飞软皮为止。遇雨时要遮上塑料膜,即防雨又通风。要做到随干随加工。去掉秕粒软皮和杂质,包装物必须干净。加工后的成品,一定要放在通风、干燥、无灰尘的仓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