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代用料栽培
时间:2022-12-20 15:17:05
来源:网络
浏览:207次
黑木耳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单产和产量大幅度的增长,但还满足不了外贸出口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代用料栽培木耳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目前主要以塑料袋栽培为主,其方法如下:(1)生产流程40天左右的栽培种(塑料袋)接种后经2个月左右→栽培袋(塑料袋)开洞→耳芽形成→成熟采收→第二次耳芽7~10天15~20天10天形成→成熟采收→第三次耳芽形成→采收15~20天10天15-20天(2)选用优良菌种栽培黑木耳的菌种,是由段木栽培黑木耳菌种中驯化筛选而来的,因此,并不是所有适于段木栽培菌种都可作为代料栽培的菌种。栽培种的菌龄在30~45天为适宜,这样的栽培种生命力强,可以减少培养过程杂菌污染,也能增强栽培时的抗霉菌能力。一般选择菌丝体生长快,粗壮,接种后定植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片大、肉厚、颜色深的作为菌种。(3)栽培季节在陕西及附近几个省,利用自然温度一年可以栽培两次,春季一月上旬开始制原种,二月上旬制栽培种,三月中旬制栽培袋,四、五、六月出耳。秋季八月中旬制栽培袋,九、十、十一月出耳。3.栽培方法(1)配方许多农林产品下脚料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基配方:①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阔叶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②棉籽壳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③玉米芯培养基配方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70%~80%锯木屑(阔叶树)10%~2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④稻草培养基配方稻草(新鲜稻草粉碎或铡成小段)75%麸皮(或米糠)15%锯木屑(阔叶树)8%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如果条件许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百分之二的黄豆粉更好。(2)调料与装袋将以上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拌匀,把糖溶解在水中注入培养料内,加水翻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或加水至手握培养料,有水纹渗出而不下滴为度,然后将料堆积起来,闷30~60分钟,使料吃透糖水,立即装袋。装袋的方法有三种,各有利弊,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第一种方法,选用厚度在5微米左右,袋大小约17厘米X33厘米的底部为方形的塑料袋。如购买到平底袋(和食品袋一样),在装袋之前,先将袋底部两个角向内塞至两个角碰到即可,这样装入培养料后平稳,能直接放于培养架上。装袋时,将已拌好的料装入袋内,边装边在平滑处用力振动,使培养料密实,并上下松紧一致,这时培养料的高度约为袋高的3/5,用干纱布擦去袋上部的残留培养料,加上塑料颈套(内径34厘米、高3厘米)把塑料袋口向下翻,用橡皮筋扎紧,形状像玻璃瓶口一样,塞好棉塞。第二种方法,选用直径13厘米的简状聚丙烯塑料袋,剪截为35厘米的长度,一端用棉线扎紧,再用烛火或酒精灯火焰将薄膜烧熔化,使袋口密封。从开口的一端把培养料装入袋内,边装边在料堆上振动,或用手指压实,待装至距袋口5厘米处为止,然后把余下塑料袋扭结在一起,用棉线扎紧,在烛火或酒精灯火焰下,将薄膜熔化密封。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手将袋压成扁形。再用直径2厘米的打孔器,在袋的一面,每隔10厘米打一直径2厘米、深1.5厘米的洞。用剪刀把准备好的药用胶布,剪成3~4厘米见方的块;贴在洞口上。为了便于接种时操作方便,胶布的其中一角卷成双层。第三种方法,选用直径13厘米的商状聚丙烯塑料袋,一端用线绳扎着,从另一端把培养料装入袋内、用手把料压实,待料装至距袋口5厘米处为止,然后把余下的塑料袋收拢起来,用线绳扎着、以后接种从两头接。应该注意:无论哪种装袋方法,都必须做到,当天拌料,装袋,当天灭菌。4.灭菌与接种装好的栽培袋放在高压灭菌锅里灭菌,在15公斤/厘米2的压力下保持1.5~2小时,待压力表降到零时,将袋子趁热取出,立即放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6~8小时,待袋温下降到30℃时,或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30~40分钟,进行接种箱或接种室空间消毒。接种时要注意,连续接种不要时间太长,以免箱内温度过高(超过40℃);接种量要多些,可以缩短菌丝长满表面的时间,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前已述及,黑木耳抵抗霉菌,特别是木霉的能力比较弱,因此,灭菌一定要彻底,接种时一定要按无菌操作进行,提高成品率。5.菌丝培养在菌丝培养的全过程中,要创造使菌丝体健壮生长,又能控制黑木耳子实体无规棒形成的条件。在诸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室的最适温度为22℃~25℃,由于袋内培养料温度往往高于室温2℃~3℃,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5℃。待别是在培养后期(即菌丝长到培养料高度约1/2以上),温度超过25℃,在袋内会出现黄水,水色由谈变深,并由稀变粘,这种粘液的产生,容易促使霉菌感染。培养室的相对湿度50%~70%,如果湿度太低培养料水分损失多,培养料干燥,对菌丝生长不利,相对湿度超过70%,棉塞上会长杂菌。光线能诱导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为了控制培养菌丝阶段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培养室应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强度。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成碱性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栽培袋放在培养染或堆积在地面上培养菌丝时,不宜多翻动。因为塑料袋体积不固定,用手捏的地方体积变化,把空气挤出袋处,当手去掉时,其体积复原,就有少量的空气入内。这样就有可能进入杂菌孢子。另外,在手接触袋壁的地方;增加了塑料袋与培养料的压力,遇到较尖锐的培养料(锯木屑、棉籽完)就会刺成肉眼看不见的小孔,杂菌孢子也会由此而进入,增加感染率。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尽量少动,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继续观察。若污染程度比较轻,可用甲醛药液注射到杂菌处,并用小块胶布把针眼贴着,可控制杂菌继续蔓延。6.开洞当黑木耳菌丝长满提时,即可将菌袋从培养室移到栽培室,把棉塞、塑料颈套去掉,袋口用绳子扎好;或把胶布揭掉;准备两盆5%的石灰水,先将袋子放在一个盆里浸洗干净,取出。用刀片在袋子的四周,按两洞之间5~6厘米的距离开长度l~1.5厘米,深及料内0.3厘米小口,也可先在菌袋的一侧开洞。将已开洞的菌袋在另一盆石灰水中浸泡一下,使洞口处于碱性环境,可有效地防治杂菌危害。7.出耳期管理开洞后的菌袋,可平放在栽培室的菌床架上,也可以悬挂在苗床架上或林下树枝上,也可以放在铺湿沙的地面上,随即创造黑木耳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条件。首先要增加栽培环境的相对湿度达90%~95%,室温尽可能控制在20℃~25℃,良好的通风和较强的散射光照也是黑木耳原基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开洞处菌丝体能得到较充足光线、空气和湿度,有效地促进了此处子实体的形成。所以开洞栽培黑木耳,子实体都在开洞处形成或在塑料袋的破裂处形成。这就是所谓的"定向出耳"。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下,一股开洞7~12天,肉眼能看到洞口有许多小黑点产生;并逐渐长大,连成一朵耳芽(幼小子实体)。这时需要更多的水分,15℃~25℃的温度,较强的散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如果遇见连阴雨天气,可把已形成耳芽的栽培袋挂在露天下,温、湿、光、空气都能充分满足,耳芽发育更快。这时,如果在耳基部或幼小耳片上发现有绿霉菌和橘红色链孢霉污染,可将菌袋在水龙头下,小心放水冲洗掉杂菌,但且勿把子实体冲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耳芽形成后大约10~15天,耳片平展,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8.采收与加工黑木耳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充分展开,开始收边、耳基变细,颜色由黑变褐时,即可采摘。要求勤采,细采,采大留小,不使流耳。成熟的耳子留在菌袋上不采,易遭病虫害或流耳。采收时,用小刀靠袋壁削平。采收下的木耳要及时晒干或烘干。烘烤温度不超过50℃,温度太高,木耳会粘合成块,影响质量,木耳干后,及时包装贮藏,防止霉变或虫蛀。采收后的菌袋,停止直接喷水四五天,让菌丝积累营养,经过10天左右;第二茬耳芽形成,重复上述管理,还可采收两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