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间作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2-20 15:07:25
来源:网络
浏览:186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乡在夏玉米行间间作平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平菇从种到收仅50天左右,时间短,见效快。玉米间作平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玉米 ①地块。要选择近水源,土地疏松,地力肥沃的。 ②品种。要选择株型紧凑,适于密植遮荫的品种如掖单2号等。 ③种植规格。为了使平菇出菇期间与夏玉米相适应,同时又能使秋季适时种麦,玉米应在5月下旬麦田套种,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8厘米,平均行距53厘米,密度每亩约4500株。 ④田间管理。套种时亩施土杂肥75公斤,磷肥75公斤,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治虫,麦收后及时灭茬,深耕,小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40公斤。以后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2、平菇 ①菌种。要选择耐高温或广温型品种,如831、HP-1、九华191、CCEF89等。 ②培养料的配制。选择新鲜、干燥的棉籽壳,加5%熟石灰,2.5%的过磷酸钙,0.3%的尿素,0.25%的多菌灵(40%含量),130%~150%的水,充分拌均匀。 ③播种。平菇播种时期以玉米拔节至小喇叭口期为宜。即7月中、下旬。播种前1~2天在玉米大行间挖40厘米宽、20厘米深的菇畦,种一行留一行走道,每1平方米用20公斤棉籽壳。用分层接种和加在表层用种的方式播种,用种量为干棉籽壳的10%~15%。播种前先在畦内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在菇畦内均匀撒入少量熟石灰消毒,将配制好的培养料和菌种块(直径1厘米左右)分层播入畦内:即第1、3、5层为菌种,分别占用种量的20%、35%和45%,第2、4层为培养料。播种时培养料要压实,菌种块要撒均匀,最后盖上一层地膜,并用10厘米厚的湿土将地膜全部盖住,以保待水分。 ④田间管理与采收。平菇播种后10天左右,注意观察菌丝生长情况。隔2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后(培养料变白),把表土、地膜扒掉,经过2~3天当小菇蕾长至直径1.5厘米时,可早、晚各喷一次水,严重干旱时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从小菇蕾出现到第一次采收约需4~5天,第一茬占总产量的40%以上。采完第一茬后及时清理畦面,铲除死菇,加强田间管理,并经常观察培养料有无污染现象,若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用无菌小刀将污染块全部割除,并用10%的石灰水消毒。再隔3~4天又会出现菇蕾,重复以上管理措施,到玉米收割时平菇可采收3~4茬,这期间若遇上雨天可加盖农膜。 3、效益间作玉米行间的平菇平均亩产2000余公斤。又由于平菇培养料在转化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增加了玉米的光合作用,使玉米生长壮实不早衰,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因此,间作区玉米亩产612公斤,非间作区玉米亩产578公斤,亩增产34公斤(5.5%以上)。采完平菇后的废菌糠连同大量菌丝体在秋种前一起翻入土壤中,使土壤疏松,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各种养分的含量。第二年取土化验结果,土壤容重减少2.5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9.5%,含水量增加0.8%,有机质提高0.679%,全氮提高0.029%,全磷提高0.038%,速效氮提高28.7ppm,速效钾提高162ppm,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各种养分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