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稻1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2-20 15:08:37
来源:网络
浏览:151次
1 品种选育经过 1999年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采用辐射诱变育种手段,以60Coα-射线4万伦琴剂量处理豫粳6号种子500g,于当年种植Mo代,群体出现高度不育,秋季收获全部种子(M1代);同年冬季南繁加代,种植M1代,群体出现高度分离,收获全部M2代种子。2000年采用四分法集团育种手段,种植M2代,秋季在诱变群体中择优选择单株36个,当年冬季第二次南繁加代,采用系谱法单株种植M3种子,并择优单收优良株系7个。2001年在所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2年继续进行所内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种比较,发现第三个株系生育期比对照豫粳6号早熟3~5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一致,落色金黄,增产极显著,米质优良,食味清香,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3年推荐参加全省水稻区域试验,2004年续试。2005年参加全省水稻生产试验。2006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鲁农审2006038号),并名命为临稻12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临稻12号在山东主稻区全生育期:水育秧150天,旱育秧156天,属中粳中晚熟品种。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上冲,群体自我调控能力较强。穗型较大,粒较多,穗层整齐一致,穗长16cm,亩有效穗24.9万,成穗率73.2%,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实粒数95粒左右,结实率79.2%,千粒重25g左右。 该品种区域试验,表现为轻感苗瘟、穗颈瘟,中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高抗白叶枯病。2003年经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抗性鉴定,该品种中感苗瘟、穗颈瘟,白叶枯病苗期感病,成株期中抗。经多年品比、区试、生试及生产示范种植,该品种较抗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等害虫,稻蓟马、稻叶蝉、稻蝗为害也相对较轻。 2005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该品种糙米率83.9%,精米率76.8%,整精米率73.8%,粒长5.2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34%,垩白度4.9%,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5mm,直链淀粉含量18.2%,蛋白质10.2%。 3 品种产量表现 2001~2002年所内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5.8kg,比对照品种豫粳6号增产12.1%,达极显著水平。 2003~2004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经验,两年平均亩产503.1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8.1%。 2005年参加山东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54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2.6%,居第二位。 4 高产栽培技术 临稻12号适宜在鲁南库灌稻区、鲁西南湖滨稻区做为麦茬稻推广种植,也可在苏北、豫中豫粳6号适宜区做麦茬稻以及鲁北做春稻示范种植。建议做为生产优质稻米、有机稻米主选品种示范应用。 4.1 稀落谷,育壮秧 不管旱育还是水育,每亩大田用种量一般为3.0~3.5kg,最多不超4kg。秧田播种前,选用使百克或恶线清,浸种5~7天预防恶苗病、稻曲病、线虫等。秧田期芽前除草,一般亩用农思它0.3kg和丁草胺0.3kg对水60kg(土干时须加大对水量)均匀喷雾做土表药剂封闭;芽后除草一般在稗草两叶期亩用敌稗1kg分两天两次对水各60kg喷雾,或用杀稗王和稻农乐混配对水60kg喷雾除草。 4.2 合理施肥,控氮增钾 掌握前重后轻的原则,也可“一炮轰”。大田底肥亩施碳酸氢氨50kg或尿素17.5~20kg,配合磷酸二铵15kg、钾肥15kg、锌肥2kg;也可亩施三元复合肥60~75kg,配合锌肥2kg。追肥分两次:移栽后5~7天追分蘖肥亩施尿素7.5kg,拔节孕穗初期(7月20日前后)亩追尿素5kg、钾肥10kg。整个大田期亩施纯氮不宜超过19kg。大田中后期尽量少施或不施氮肥,防止氮肥过量,造成贪青晚熟。后期喷施叶面肥,在9月上旬喷施酸二氢钾、壮多收叶霸等叶面肥,促进籽粒饱满。 4.3 合理密植,早防病虫害 该品种分蘖力强,应加宽行距,大小行种植,大行30~40cm,小行15~20cm,墩距10~12cm,每墩2~3苗,切忌超过3苗。病虫害应以防为主,早防早治。 秧田三遍药:第一遍在3叶期后,用氧化乐果、吡虫琳等杀灭灰飞虱,预防条纹叶枯病;第二遍在麦收前1~3天,用甲胺磷防治灰飞虱、蓟马和钻心虫;第三遍在插秧前1~2天用甲胺磷再喷一遍,防治越冬代钻心虫(三化螟)。 大田三遍药:第一遍于7月20日前后喷施井岗霉素、甲胺磷等防治纹枯病和第一代钻心虫;第二遍、第三遍在8月中、下旬即抽穗前后各喷药一遍,重点防治穗颈瘟、白叶枯和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4.4 合理灌水,适时烤田 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返青后坚持干湿交替,够苗适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特别是中后期不宜长期泡深水,这样病虫害轻,植株健壮,灌浆成熟充分,籽粒饱满,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