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稻亩产300千克的栽培技术规范

时间:2022-12-20 15:08:46 来源:网络 浏览:130次
   1.备耕整地。深耕结合亩施优质农肥1500千克,或种植翻压优质绿肥1500千克以上,整地力求平、深、细、松。 2.选用良种。选择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抗病,穗大粒多,高产的优良品种。如大白谷、镰刀谷、饵块谷、大白糯等地方良种及云陆29、605、608、滇604等品种。 3.适时早播。根据陆稻生产实际,可分三种类型:一是冷凉山区(平均气温低于16℃。海拔1600米以上),惊蛰节令前后即应播种,时为阳历三月的上中旬;二是温凉的山区和半山区(平均气温16℃~17℃,海拔1400~1600米),春分前后播种较好,即阳历三月的中下旬;三是温热的丘陵、缓坡地带(平均温高于17℃,海拔1400米以下),清明节令前后为适宜播种期,以阳历四月的上中旬最佳。 4.规格种植,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实行条、点播,做到播种均匀,覆土深度一寸左右,使其出苗整齐,保证每亩丛数和基本苗,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建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发挥个体优势。提高群体生产力,从而实现高产。种埴规格6x5、6x4、7x4、8x3(寸)。亩播2~2.5万丛,每亩基本苗12~15万。大粒种(千粒重30克以上)亩有效穗12~15万,小粒种(千粒重26~27克)亩有效穗14~17万,穗实粒数100~85粒,就能比较稳妥地实现亩产300千克以上的目标。 5.除草。陆稻除草以化除为主,辅之人工薅除效果较好。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以化除消灭第一批杂草;第二次结合追肥进行中耕(或化学药剂)除草:第三次拣除剩余下来的大草.如杂草仍多。可再用化除药剂灭杀。目前。效果较好的化除药剂主要有“丁草胺”、“西草净”和“丁草胺与西草净混用剂”。具体方法如下:(1)亩用 60%“丁草胺”乳油200~300毫升拌细潮土100~120千克作毒土处理,也可用等量药液兑水50千克喷雾。两种方法均需在杂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2)亩用“西草净”200~300克拌细潮土100~120千克毒土撒施或兑水50~60千克喷雾,于杂草1~2叶期进行。(3)亩用“丁草胺”和“西草净”各100~150克拌细潮土100~120千克毒土撒施或兑水50~60千克喷雾,在杂草1~2叶期施用。 6.施肥。“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追肥应根据品种的特点区别对待:分蘖力较弱的“大白谷”等大穗大粒型品种。在基本苗13~14万的情况下,注重追施壮苗肥和穗、粒肥。以发挥主穗优势夺取高产;对分蘖力较强的“云陆29”等品种,注意追施分蘖肥和穗粒肥,以促进分蘖和提高成穗率。一般而言,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播种时亩用 30千克钙镁磷作基肥或拌种,若能再用100千克优质农家肥盖塘更好;追肥视土壤肥力、苗情而定,一般亩10~15千克尿素加10~15千克普钙混合,其中50%~70%作壮苗肥、分蘖肥追施,30%~50%作穗粒肥施用。肥力明显不足。苗情长势差的地块,视情况增加用量和次数;肥地和苗情长势旺盛的,酌情减施或看苗追施。追肥应实行。少量多餐”。不宜过猛,以利于养分的持续、平衡供给。 7.合理轮作。轮作是改革耕作制度,提高陆稻生产水平,实行用地养地结合,促进陆稻生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其轮作方式以“陆稻――大豆花生、小(饭)豆”等豆类作物和“陆稻――绿肥”的形式为好。也可与玉米及玉米间套大豆、花生、小豆等主体种植地轮作。 8.病虫防治。陆稻的主要病虫害,以“稻瘟病”和“粘虫”发生较普遍,局部地方也有“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害。防治上,一是选用抗病高产良种,实施保健栽培;二是加强对病、虫情况的检查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施药防治。(1)稻瘟病。叶瘟: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或20%的“三环唑”每亩100克兑水50~60千克进行叶面喷雾。也可用40%的“硫环唑”每亩20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处理。穗颈稻瘟:可用上述药剂及用量于破肚期喷雾,必要时齐穗期再喷一次。(2)粘虫及地下害虫。一般六月底七月初的粘虫危害多见.也有八月至九月底三代粘虫连续危害的。因而要求及时发现。治早治力。当检查每平方米内有虫5~10头时,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四龄以上大虫,则用1000倍液杀灭;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呋南丹”等进行毒土处理。也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喷撒。(3)白叶枯病。可用25%“叶青霜”每亩100克兑50~60千克进行叶面喷雾。连喷二次,中间间隔七天;也可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在孕穗初期至抽穗期以每亩次200~40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处理。一般隔七天喷第二次即可,重病地块隔七天再喷一次。 9.收获。大多数陆稻品种落粒性好.应注意适时收割,九黄十收。  
评论
评论
发 布

《云南陆稻亩产300千克的栽培技术规范》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