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恢63(水稻)
时间:2022-12-20 15:08:54
来源:网络
浏览:120次
【基本情况】明恢63为母本与南农3005杂交,从F2代起,选优良单株,出糙选优质粒,连年南繁加代,扬州正季筛选,接种鉴定抗性,F5代与协青早A成对测配,1994年正季进行恢复力及优势鉴定,所选121个鉴定株系中,41号株系表现最为突出,株叶形态好,穗粒结构协调,测交F1穗数多,繁茂性好,籽粒克实饱满,结实率高,米质较优。随即对该株系进一步分单株提纯和扩大繁殖。1995年春在海南对该测交组合小面积制种,正季进行品比鉴定试验,其中恢复系产量达9.09t/hm2,比明恢63增产14.1%,测交组合产量为10.2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2%;米质也有较大改进;接种鉴定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该组合1996年参加多点品比鉴定,1997~199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并推荐参加1999年南方稻区区试。 【特征特性】1996年多点品比鉴定,产量为9.92t/hm2,较汕优63增产14.7%。199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产量平均为9.1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6%,增产极显著;1998年继续参加江苏省区试,产量达10.04t/hm2,比汕优63增产8.64%,增产极显著。2a区试产量稳定性分析,为高产、稳定类型。1998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35t/hm2,比汕优63增产8.2%,达极显著水平。 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系1997~998年连续2a接种鉴定抗性,协优507对自叶枯病菌KS-6-6、浙173、PX079抗级为3.表现抗病,对JS49-6平均抗性为1.5级,表现高抗。对江苏稻瘟病代表菌株的4个生理小种ZC15、ZE3、ZGl及ZA49均表现抗病,且纹枯病田间发病轻,抗倒性强。 协优507米质较优,表现为出糙率、出米率高,谷粒细长,米粒半透明,腹白小。经中国水稻所谷化系分析,糙米率81.4%,精米率73%,长宽比3.0,垩白度21.5%,透明度3级,直链淀粉含量24.7%,碱消值5级,胶稠度80mm、蛋白质含量9.5%。该组合米饭洁白有光泽,松散适宜,口感较好。 据江苏省区域试验资料分析,协优507全生育期145d,较汕优63长2~3d,有效穗316.5万/hm2,较汕优63多31.5万/hm2,平均穗长22.5cm,每穗总粒131.3,结实率87.2%,千粒重29.98g。该组合幼苗矮壮直立,分蘖力较强,叶片狭窄,叶色稍深,株高108cm,总叶片数17张,主茎伸长节间5个,株型松紧适中,叶片上举,综合性状优良,成熟期熟相好,不早衰。 【培育者】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区及技术】适期播种,培育带菜壮秧该组合作一季中柏稻种植,一般4月底、5月初播种,湿润育秧、旱育秧均可。湿润育秧每公顷干种子播量约15Okg,肥床旱育秧每公顷干种子播量约35Okg。旱育秧提倡使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生产的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旱育抛秧提倡应用高吸水种衣剂"旱抛成功",药种比为1:3.以提高成秧率、矮化促蘖、防止青枯死苗和恶苗病危害。整好秧田,施足有机肥,补足磷、钾肥,看苗情施好氮素追肥。 协优507繁茂性较好,适时早栽以利禾苗生长,秧龄30d左右,叶龄6.0~6.5叶为宜。人工栽插密度一般为行株距25.Ocm ×13.3cm,每公顷30万穴,栽足基本苗90万~120万/hm2;旱育抛秧密度为基本苗90万~120万/hm2。 协优507耐肥抗倒,大田总施氮量控制在225kg/hm2左右,基面肥、分蘖肥占60%,穗粒肥4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速、迟效肥搭配,配施磷钾肥。水浆管理上要浅水栽秧,薄水分蘖,移栽后25d左右,田间总苗数达到够穗苗(270万~300万/hm2)时,开始分次拥田,高峰苗控制在420万/hm2以内。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d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