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

时间:2022-12-20 15:09:12 来源:网络 浏览:109次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绿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在水稻生长发育良好的年份发生较重,所以稻农称它为“丰年谷”或“丰收果”。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主要病害。 1.病状该病只表现在穗上,乳熟期穗上出现颖壳外张的病粒,初为黄绿色,后逐渐膨大形成扁平或椭圆形的块粒而突出于颖壳。初时块粒表面平滑,后渐龟裂并生绿褐色丝绒状物,病粒边缘有时呈黑“色并逐渐变硬,整个病粒形成一个菌核结构。病穗上所生的病粒数少则1-2粒,多则可达10余粒。 2.发生规律稻曲病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在稻田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季插秧灌水时,浮于水面,当环境条件适合时,就可萌发成菌丝进而形成子座,在子座中形成子囊壳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在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的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飞散,吹落在颖壳内腔和颖壳合缝处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入幼嫩子粒形成病粒(即菌核)。在灌溉时稻粒也可受到侵害,萌发后的菌丝可穿透幼嫩表皮而达到胚乳,后逐步发育膨大成为绿色厚垣孢子球。 稻曲病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湿度、降雨以及肥水管理均有很大关系:凡偏施氮肥多、插秧晚的、植株群体密度大的、出穗时生长过于繁茂嫩绿的病情较重;从出穗到灌浆期间遇到连续阴雨、日照少的天气往往发病也重;品种间抗病性亦有差异,一般齐穗早的以及粒多、着粒密的品种病情较重。 3.防治方法防治稻曲病要采取选用抗病高产优种、合理栽培和化防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高产优种,在华北稻区可选用冀梗11号、垦育之号等抗病良种。(2)建立无病种子田或在收割前进行穗选,选取无病健穗留种。(3)结合防治稻瘟病用l~2%的生石灰水浸种24~36小时后,洗净再行催芽播种。(4)插秧前结合防治纹枯病打捞浮在水面的菌核,烧毁或深埋,可减轻病害的发生。(5)适时早插、适当密植、氮磷肥适当配合,避免过多、过晚施用氮肥。(6)及时喷药防治,在颖花分化期,如穗期喷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或10%LI-311粉剂500倍液,或W-851(波尔多液制剂)150倍液,均有显著防治效果;在水稻破口前3-10天喷50%DT杀菌剂1~2次。第一次在破口前10天左右,第二次在破口前3~4天,每亩用药量以125克为宜,不可超过150克,否则易产生药害。水稻抽穗后不宜再用药。 
评论
评论
发 布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